开始“从政”的竺延风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竺延风掌控一汽的这不到16年的时间,是一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但一汽一直难以消化的自主品牌难题将给竺延风的继任者带来不小的压力
尽管竺延风自称他爱汽车已经爱到血管里了,但命运已经注定他不可能像他曾向往的那样“一辈子干汽车”了,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他开始“从政”了。
离开一汽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饱含泪水,他的内心里五味杂陈。说出那句曾引起轩然大波的“自主品牌要耐住寂寞20年”时,他是寂寞的;离开一汽时,一汽自主品牌汽车总产量远远没有达到他所希望的一半,他是遗憾的。从企业管理者到从政的高官,竺延风在这个华丽转身的刹那,难掩他内心的孤独落寞。
竺延风:“自主品牌要耐住寂寞20年”
布阵自主品牌
如今,40岁上下的中国人,都会对1984年10月1日的建国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阅兵仪式画面记忆犹新。那是在建国35周年盛典上,当时的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的红旗C770TJ型活动顶篷高级检阅车,徐徐地驶过天安门,邓小平从车子顶篷探出身招手的画面,定格在很多人心中。
那时,红旗轿车是中国人的骄傲,它被赋予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全部含义。
虽然竺延风接手的一汽千疮百孔,但是竺延风从一开始就为一汽的未来深谋远虑并排兵布阵。比如他在接任初期把解放卡车和轿车定位成一汽的主业,这样的选择是无奈的,也是明智的,因为那时的普遍说法是:解放是一汽的根,红旗是一汽的魂。一汽在1999年的窘迫时刻,只能先靠“根”让一汽在资金上有所喘息,然后再靠积累大干一场。
到了2016年,几年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一汽扭转了亏损的局面,重新焕发“共和国长子”的光芒。当年,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只有一汽集团突破了100万辆的产量,其中自主品牌车型去年实现生产53万辆。
这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自主开发,自主品牌成了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当时,竺延风的一句“自主品牌要耐住寂寞20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指责他推卸发展自主品牌的责任,有人谩骂他只为赚钱。但是,竺延风那时看到的,其实是国内汽车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走自主之路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
一汽轿车产品部的一位人员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不理解竺总的“寂寞20年”,因为当年的自主研发搞得如火如荼,谁都希望一汽也快速发展自主品牌。“但是作为这么多年都在做研发工作的老员工,实话说,自主研发很困难,这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是世世代代的事情。”这位人员说。
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国的基础工业发展水平还不够,比如汽车用的橡胶达不到要求,即使可以设计出产品,但是生产技术水平跟不上;教育水平还跟不上,在工业设计领域,很多专业设置还有缺陷,人才水平跟不上;汽车电子水平是目前的瓶颈,很多匹配工作都做不好,也缺少过硬的工程技术人员。
如果不“耐住寂寞”从基础做起,只一味地快速跟进,时间长了必然会显示出浮躁之气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竺延风那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默默地做基础工作,然后才能跑起来。”
再回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竺延风掌控一汽的这不到16年的时间,是一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1998年竺延风接手前的一汽已经接近亏损边缘,到了2016年,一汽集团全年销售汽车116.6万辆,利税163.7亿元。
2016年12月12日,一汽在当年销售的第140万辆车下线,为竺延风离开一汽步入政坛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不过,在竺延风的心中,一定有一丝挥之不去的痛楚——自主品牌。
竺延风(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竺延风
出生于吉林长春。
1983年8月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一汽,从技术员一直做到高级工程师;
1997年3月任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1997年5月,兼任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8年11月,任一汽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1999年2月,任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2年9月当选天津汽车董事长;
2016年10月当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6年12月当选吉林省副省长。
他是当今汽车业的“少帅”,儒雅的外表与其在汽车行业里拼杀的大将之风相映成趣。入世之后,他带领的一汽不仅未遭受进口车长驱直入的重创,守住了阵地,而且在“与狼共舞”中取得骄人成绩。一汽重组天汽,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与此同时,还牵手德国大众、日本丰田两家企业展开合作。他深知一汽与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差距,他有句名言:“要耐住寂寞20年”。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摇篮企业——一汽集团的掌门人,他身上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责任,因此,他愿意耐上20年的寂寞,来实现他那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这位中国汽车界少帅有一个美丽梦想:给中国的每一个普通家庭提供一辆轿车,让国人“动居而乐业”。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