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生长于甘肃天水某偏僻小村庄的男子,以他干净清爽的SOHO建筑风格自豪,坚持着他干净清爽的为商为人的态度。他是一个与中国市场一道成长的企业家。潘石屹到底是如何从小村庄走向大市场的?比他的上百亿财富更珍贵的是他的人生经验,他有着怎样的心胸和眼光?《我用一生去寻找》让读者了解他的人生哲学,基于物质提供成功之方法,基于精神提供开悟之途径。
《我用一生去寻找》不像是一本正经的励志书,潘石屹不以成功者自居,而是像友人之间推心置腹的谈心,他从自己的现实经验说起,论及如何获得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通过磋商达成合作,如何办好企业,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在讲述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之后,潘石屹延续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放眼未来,对渐呈趋势的“未来新世界”作出了自己的描述。他也反思自己的成功,以及成功之后的迷茫,他想寻找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成长之路。下面编者从《我用一生去寻找》中选编精采内容以飨读者。
为人处事
如果说我在为人处事上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有一点可以写出来与大家共享,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与人相见的机会,每一个人身上都藏有我学习与合作的机会,重要的是我能否将其开发出来。事实上他人身上的宝藏也往往是乐于被你开发的,我们说阅人像读书,每个人都有供你学习的地方,但书本是死的,不会像人一样声情并茂地将信息传递给你。每个人都有主动传递信息给他人的愿望,而且总是在努力表达得更清楚、准确,更有思想性和观赏性,所以做一个好听众就能满足他的愿望了。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好的听众,欣赏别人的表现,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好办法。
企业经营
有一些领导者最怕说到自下而上的力量,害怕这股力量将自己推翻。如果你事无巨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都要去干涉,效果并不好。过滥的权力是一种破坏性的权力。要把公司办好,就需要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无为而治的原理,依然是鼓励自下而上的力量,为公司提供活力,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唯一道路,这就需要老板做一个空心的人。我依然要做事,但只做一件事情,做船上的舵手,专注于及时、灵活地调整方向。作为商人,最本质的就是这个社会上缺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所以大公司前面就要有一个灯塔,这个灯塔就是:市场需求。老板应该专心研究市场需求。
成功法则
成功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友善、对别人有益的状态;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果这样理解成功的话,那就是我心中的成功。
所有的事情都要以修炼自身作为基础,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尤其需要修炼的。第一是要具备信任他人的品质。人要生活得坦然、舒心,需要相信很多东西,相信生活的基本驱动力是善的,相信幸福是需要分享的,你应该相信别人。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单个的人都无法做成事情,都需要大家的帮助、合作,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你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你,事实上这种处境是公平的。
第二是简单。做事力求简单,繁杂会让我们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让简单成为自己做事情的指导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你会在简单中获得成功。
第三是透明。人要诚实,不要撒谎。当你需要隐藏一个秘密时,就需要一股比制造这个秘密更大的力量把它盖住。成功的反面是失败,也是不安全,而安全最大的保证是透明和遵纪守法。
工作状态
每当我试图描述一个潜心工作的人时,我脑海就会浮现出他专心致志、宁静而有力的姿态。我觉得这是人类最美好的姿态之一,他就像在祈祷,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我非常愿意加入到工作中来,以工作来祈祷获得更好的工作。
创新与理想
我想象的企业创新,首先要将视野投放到人类广阔的生活需求中去,还要以人类的精神进步为前提。创新最可怕的敌人是不能从根本上以精神的进步为前提,因为只有精神进步才能发现和创造美好,没有精神进步,创新就变成一句空话,所谓的创新产品也就是一些外表新奇却没有实际意义的花架子。
有了理想,我们才能安于有缺陷的现实生活,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正是理想者的工作要点。
新世界
知识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传递,而是以网络的形式分布在我们周围。现在人人都平等地站在知识面前,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获取知识而具备独特的才能,我感到一个神奇的新世界正在我们四周形成。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