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前宏道信息亚太区总裁何经华跳槽大陆用友软件,成为第一个在大陆上市公司担任CEO的台湾人。用友软件创办人王文京为何找上何经华?他半年来在用友引起什幺样化学反应?为何他从美国、台湾、亚太到中国,一路身价不坠,他有什幺样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五月一日劳动节假期前夕,在北京一处山明水秀,只有中共高层才有资格进入的气派俱乐部里,偌大的俱乐部餐厅被中国大陆最大的软件公司─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包下来,让他与新到任的用友总裁何经华独自用餐。何经华是少数拥有跨国公司经验的台湾人,也是第一位在中国大陆上市公司担任执行长的台湾人。
何经华的新老板王文京是用友软件的创办人,也是二○○二年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选出的「亚洲之星」中,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五百万vs.十二万进入职场十六年,却已成为千里马以高于当地经理人四十倍薪水被挖角
为了网罗何经华,王文京完全比照国际上专业经理人行情:年薪约人民币五百万元(约新台币两千万元,这是大陆媒体报导的数字),还有「黄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条款,保证他五年不会被大陆资方解雇。(如果资方在五年内片面解雇何经华,需负担高额的违约金)
新台币两千万元年收入,超过中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年薪的一百二十倍(编按︰朱镕基二○○二年的月薪为人民币三千四百元),当然更远远高于一般大陆专业经理人达四十倍(编按︰二○○一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排行榜」高层主管平均年薪为人民币十二万到十三万元)。
此时,当许许多多台湾人被后起之秀的大陆干部取代,流落北京与上海街头买人民币五元便当之际,何经华究竟有何能耐,让大陆上市公司以如此高薪聘雇他?
今年四十六岁的何经华,是前宏道信息(BroadVision,美国那斯达克上市公司)亚太及日本区总裁;更早则是甲骨文台湾分公司总经理,以及甲骨文美国东岸技术销售总监。
但特别的是,何经华三十一岁才踏入职场,在这之前,他跟你我一样看似平凡。然而他却在短短十五年内,让自己在专业经理人跑道上,成为一匹千里马。
何经华从台湾到美国,又从美国回台湾,如今更只身前往北京。他一次次给自己人生不一样的机会,超越许多比他先起跑的人,让自己拥国际身价。为何他能够成为自己的千里马?他创造自我舞台的know-how又是什幺?
一︰当下就改变厌恶镇日与计算机程序为伍在第一份工作中立志当主管
何经华为自己创造的第一个舞台是在美国当顶尖业务员(top sales)。
成长于宜兰公务员家庭的何经华说:「我从小就喜欢赢的感觉。」他说这句话时,眼睛还闪着光彩。他在台湾念台大政治系、政大外交研究所时的志愿是当外交官。(编按:当年的同学包括前新党立委周阳山、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与民进党副秘书长游盈隆等人)
但到美国后,何经华发现只有计算机研究所有奖学金,为了拿奖学金,也为了多学一个技能,二十八岁的他毅然从攻读外交领域,转念计算机。他说:「这等于是起跑线重画。」
何经华以前念的都是社会科学,初接触计算机,他甚至念不过台湾来的专科毕业生。于是他从最基础的数学、计算机入门、程序语言开始念起,即使他必须比别人多花一倍到两倍时间,才能进入状况,他还是不放弃。
克服万难拿到计算机硕士学位后,何经华已经三十一岁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计算机工程师,但开始做事之后更挫折。因为,多数同事比他小十岁、老板小他五岁,大家和他打招呼时,都称他是「old man(老头子)」。
更难受的是,一向自豪英文还不错的他,开始工作后却无法用英文表达出真正的意思。「刚开始工作的前两个月,每天、每小时在工作上都有挫折感,客户打电话来,常让我手足无措;老板给的任务,虽有很多问题,但都不敢开口问。从老板的眼神中,我感觉到随时要被炒鱿鱼。」何经华在《Vision─总裁的十四种优质竞争力》一书中坦言他的困境。
过了两个月,他走出低潮后,却又开始厌烦计算机工程师的工作︰「我说不出那一瞬间我有多厌恶这些计算机程序。走出办公室,放眼望去,整栋大楼一百多个小房间里,都是像我一样的人。唯一不用写程序、整天面对计算机的人,就是管理阶层。他遥遥坐在这一大片小房间的尽头……。所有工作都是little thing,他是真正可以决定do something different的人。是的,就是他!」从不顺遂中,何经华厘清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了当管理者的企图心之后,何经华一方面回到学校念MBA(企管硕士)课程;另一方面,他希望自己将来有所不同,因此要改变自己,而且是从当下就开始。在白人环伺的职场环境中,他选定先让自己出头的工作,就是业务。这个决定,扭转了何经华的人生。
拥有三张硕士文凭的何经华,在美国卖起计算机软件。后来,他卖得比美国人还杰出,成为这个舞台上的出类拔萃的业务员,并且拥有一个封号叫Mr. Seminar(研习会先生)。
何经华在美国数据库第四大软件公司赛贝斯(Sybase)时,公司所有大型或重要的简报,都由他出马。只因他能把生硬的科技名词,用最生活化的词汇表达出来,让听讲的老外忘掉他的口音、忘掉他是黄种人。
当时,何经华为了让其它公司的白人业务员望尘莫及,不停训练自己,讲的话不但要有效,而且要能展现创意,务期达到使客户印象深刻的效果。他直言︰「每一次简报我都如临大敌,每一次开会前我都竭尽所能想过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不计时间成本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每一次出手,我都要它是最精彩的演出。」也因为他的企图心,他当业务员时,总是那个被选为参加业务员高峰会的当然人选。
何经华在白种人的社会,初次尝试到赢的滋味。但他不满足,要创造下一个舞台。
二︰自己创造舞台不掩饰想当高阶管理者的企图心长期观察、模拟、练习后才出手
何经华毫不掩饰想当高阶管理者的企图心,他每天花部分时间观察公司的高阶管理者,每天八小时都做些什幺呢?他这幺想︰「假如有一天我做到他的位置,我有多少决策跟他一样?有多少不一样,为什幺他要这样做?」从这些设身处地的模拟中,他摸索到老板的观点,并持续练习。
何经华说︰「一旦公司有位置出缺,我从不故做忸怩,也不惺惺作态,我一定上前明白表达我的兴趣。通常老板会问「为什幺是你?」我会抓住机会不松懈的问他「你有没有半小时,让我向你做我的简报?」」
不过无畏不等于卤莽。何经华主动争取想要的位置,但总是在长期观察、模拟、练习之后才出手。所以,在他做完简报之后,通常都可以如愿得到他要的位置。他在赛贝斯六年,被升职四次,平均每一年半一次。
「我不是从公司有位置出缺才开始做这些计划的,我是从「想要」的时候,脑筋就一直在动。这是一个企图心,但更重要的是后面的计划,怎幺样去说服老板我是最佳人选,」何经华认为,大部分的人只会说「我要、我要、我要」但连准备都没做好,机会不可能掉到毫无准备的人身上。他以为,只要每天花时间充实自己,当蓄积的创意与爆发力够强,面对任何位置,不但可以「想要」,而且绝对「敢要」。
何经华就这样在美国软件界的业务市场上过关斩将,后来做到美国数据库第一大软件商甲骨文(Oracle)的东岸技术销售总监,统领三百人业务团队,年薪早就超过新台币千万元,但他却碰到职涯的天花板。
有一次,全美排名前五大的信息顾问公司找上何经华,希望借重他在甲骨文的多年经验。何经华希望以合伙人身分加入,但对方后来却以他和他们的大老板不是同一所高中毕业为由拒绝他。像这种「非我族类」的感受,是何经华在美国职场上常遇到的情形。在这种时刻,许多人放不下在美国闯荡十年的职场成绩单,何经华却决定要放下,回到中国人的地方寻找更大的舞台。
三︰让自己「敢要」
自己安排求职面试,当上台湾甲骨文总经理「我绝不愿意连陪考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跨越太平洋回乡的路并不好走。自他开始工作以来,他从没在台湾上过班,为了抓住机会,他一次又一次回台湾演讲,打开知名度,也创造回家的机会。
好不容易等到台湾甲骨文有个副总经理的缺,但这个职位却比他在美国的总监职位降三级,不只如此,他的薪水也比在美国时少了一半。不过,何经华愿意弯眼前的腰,因为他在等待成为总经理的机会。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才刚回台湾三个月,台湾甲骨文总经理位置就出缺。何经华根本还来不及熟悉台湾市场,更来不及有所表现。但是,如果他错过这次的「列车」,再等下一次的机会,可能是几年后。
于是,何经华大胆对大中国区和亚太区的老板们表达自己对台湾总经理这个位子的高度兴趣。但是,国外老板认为何经华才刚回台湾,要他稍安勿躁。
当时,时机对何经华很不利,他得到的讯息都是︰「这次没有你。」但他说:「我是绝不愿意连陪考的机会都没有。」
何经华坦言,他如何争取台湾甲骨文分公司总经理的位子︰那年十一月,台湾甲骨文总经理宣布要卸任,想要争取这个位置的候选人超过七个人。甲骨文亚太区主管们找了四、五个月,到了隔年二月还没找到。为了争取台湾区总经理这个位子,何经华利用过年回美国陪家人时,在大年除夕那天打了四通电话给他以前在美国的老板和同事,请他们推荐他。
而且,他发现每次亚太区老板们来台湾,行程中总有一些时间是留白的,这意味着他们要在那段时间内找人面谈,这些行程掌握在当时的业务副总手中,这位业务副总也是候选人之一。总之,在大老板们密密麻麻的行程中,何经华从未接到任何通知。何经华想到,有关于与合作伙伴的会面行程是由他负责的,既然人家不帮他排时间,他就自己排,他相信其中一定可以抽出时间。他乘着帮亚太区人事副总裁安排和合作伙伴见面的一段空档,把自己安插进去,把握仅有的十五分钟单独相处时间自我推荐。
从这次会谈中,他知道自己是候选人之一,而且,总经理人选很快就要做决定。每个候选人有十五分钟可以和亚太区副总裁单独面谈。
四︰创造自己的价值带领甲骨文转型,严格要求部属两年让甲骨文业务成长四十四倍
何经华说:「舞台不是别人给的,舞台是自己创造的。我不断给自己新挑战,因为挑战成功会带来新舞台。」强烈的企图心和积极的实际行动,终于让他在回台湾七个月后,顺利当上台湾甲骨文总经理。
争取到台湾总经理的舞台后,该如何让这个舞台闪闪发亮,成为何经华最大的挑战。
他当总经理的第一步是带领甲骨文转型,从销售数据库为主的软件公司变企业资源规划(ERP)公司。
转型ERP最重要的工作是培训,他严厉的要求员工要参加。他规定全公司每周五下午五点要上课,业务员通常有各种理由没办法到。他因此订下规矩,只有两种人可以不到,一种是签大订单回来、一种是有医生证明的人。没有理由迟到者,每一分钟扣一百元。
当时有人不信邪,结果被何经华罚掉几乎一个月的薪水,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业务员托辞不上课了。他重罚,也重赏,完全是美国人作风。
除了亲自培训之外,他更亲自领军争取大型ERP订单。曾经和何经华合力拿下一个两亿元ERP订单的现任台湾甲骨文业务副总张筱雄,对昔日上司的评语是:「有魄力、敢冒险、有胆识的领导人。」
在何经华任内,台湾甲骨文做成统一、裕隆、三阳等传统产业的ERP案子。一九九八年,台湾甲骨业务急速成长近十一倍,一九九九年又成长四倍,何经华因此得到一九九九年甲骨文全球最佳总经理。甲骨文的转型成功,成为何经华事业生涯重要的里程碑,也奠定他日后转到宏道信息、用友软件的踏板。
五︰放长线钓大鱼有系统的选择放弃投入宏道,学习经营网络
二○○○年,顺着网络热潮,何经华跳槽到一个更大的舞台」」宏道信息亚太区及日本区总裁。因为,亚太区是何经华的梦。
IDI朝代集团总裁柯耀宗观察,何经华是很善于做自我转型管理的人。他能「有系统的放弃」,从早期放弃外交、后来放弃计算机工程师,乃至于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台湾、到后来放弃甲骨文台湾区总经理位子。
何经华转型到宏道的第一年,虽然业务成长五倍,人员也扩张十倍,达到两百多人的规模。但在二○○一年随着网络市场情势急转直下,宏道亚太区的规模日渐萎缩,今年初何经华离开宏道时,只剩一百人(如今约剩六十人),不到极盛时期的一半。
一位旧部属认为,后来整个大环境改变,而何经华那种只抓大方向,不管细节的管理方式,在宏道亚太区就行不通了。主要是因为宏道亚太区是个新组织,有来自亚洲各国的人,企业共识尚未形成,何经华仍采取充分授权的作法,让来自各国的英雄好汉无所适从,业务无法顺利运作。
「我在这次事件中学到谦虚。过去几年来我一直很顺利,不断达成目标,很多事只要我出马就可以完成。没想到网络泡沫像挡不住的洪流,以前很热卖熔ㄚ~,突然卖不动了。相同的努力,却不像以前有相对的回收,我第一次有「独木难以成舟」的无力感!」何经华心痛他在宏道建立的团队萎缩。组织变小了,小到不需要他这样一个亚太区总裁!
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受王文京的新职邀约。何经华和王文京见过八、九次面。王文京设法在每次何经华到大陆时和他见面,何经华到哪里,王文京就会出现。有两次,王文京到上海和他见面,两人在饭店的大厅,从晚上九点半谈到凌晨三、四点。
转战大中国王文京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何经华今年目标︰营收与获利成长九成
经过无数次的电子邮件和电话往来,去年十一月,有一天何经华穿着汗衫、短裤正陪太太在台北的菜市场买菜时,手机响了,电话那一头是王文京。在吵杂的市场内,何经华答应这个从不在他生涯规划之中的邀约,决定到中国用友!
「王先生对我说︰「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部中国的软件史!」我听了以后,半晌说不出话来,就是……有点感动,过去所有来邀我加入他们公司的,和我谈的全是薪水和职位,只有王先生这幺说。」当然,也因为王文京也答应何经华天文数字般的薪水条件。
中华民国管理科学会理事长许士军说,台湾企业老板物色专业经理人才时,往往缺乏「胆识(guts)」,他们宁可花上亿元投资机器设备,却没有胆识用国际行情和规格网罗人才。
大陆用友找何经华当CEO,展现的是中国企业领导人少有的胆识。许士军认为,两千万元的年薪表面上看起来很高,但是,CEO的错误决定损失可能远高于此,而正确决定的利益也会远大于此。
也因此,到中国大陆领大陆老板的薪水,并且坐稳CEO的位子,对何经华而言,难度远远大于过去的几份工作。他坦言:「压力很大,比以前都大!」
未来这五年,他的任务是转型」」创造中国最大ERP软件公司,今年用友的营收成长目标高达九○%。
上任用友五个月来,何经华比以前待过的任何公司都忙。例如,中秋节前,他连续一个月的周末都在开整天的产品会议。
做自己的千里马五个月来,每天都比以往还要忙「我走过的每一站都要带来新影响」
九月二十四日上午九点半,他先约见面一批访客;接着在办公室接受《商业周刊》专访;之后,他赶着去拜访两个客户;下午五点,又到北京分公司视察,一直到晚上八点才回到位于北京霄云路的「家」。这个北京的「家」,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太太和小孩都留在台北。就像一九九七年,他把妻女留在美国,独自回台奋斗一样。
「我是专业经理人,专业经理人是有阶段性任务的。」何经华以带大陆队打入本届世界杯的足球教练米卢(Bora Milutinovic)为例,米卢是世界上唯一曾带过四支队伍打进世界杯的足球教练,大陆队今年成为他带领下第五个打进世界杯的足球队。
「我觉得正渐入佳境。」何经华说。九月中旬,用友签下一家烟草公司金额约人民币八百万元的大单子。何经华接受本刊访问当天,从行动电话中他又接到部属的报喜,电话那头,传出兴奋的声音:「用友刚拿下合肥一家公司的ERP的单子,金额比人民币八百万元还高。」
他坦言,现在还没有成功,但是。他只能一直前进,一步也停不下来。他自己这幺说︰「我走过的每一站,都要创造一些不同的价值,带来一些影响。」
何经华,一个外来和尚,将如何在中国大陆最大的软件公司敲钵念经?米卢成功达成任务了,但何经华能吗?许多人仍在拭目以待,不过他一路走来,做为自己千里马,为自己创造人生机会的成绩,倒是毋庸置疑。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