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朱汉章教授第一大弟子葛恒君院长
2016年12月1日,由葛恒君牵头,联合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与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将两个针刀学会的基地移师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针刀医学”至此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
北京针刀医院、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院长葛恒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已故针刀医学奠基人朱汉章教授曾经说过,“中国过去有四大发明,我认为针刀医学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诞生于中国江苏沭阳、现已享誉海内外的“针刀医学”,在时间上,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而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历程上则与中国革命有诸多形似之处。从1976年朱汉章的第一枚写意般的“小针刀”刺入第一个病人肌体开始,到1980年代初在江苏省会南京立足,“针刀医学”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间;进入90年代后,“针刀医学”发展遇到重大挫折,被迫“长征”;而到1999年,随着首届世界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隆重举行,“针刀医学”才在北京这块土地上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见证并推动这段历史进程的,有两个人,其一是“针刀医学”开山鼻祖朱汉章教授,另一位就是朱汉章教授亲传第一大弟子、针刀医学第一继承人、针刀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针刀医院、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院长葛恒君。
一、朱、葛相会“井冈山”
30年后的某一天,当朱汉章教授返回故里,在苏北沭阳县沭城镇医院大门前合影留念时,他可能不曾想到,在30年前这里就是现已名闻遐迩的“针刀医学”诞生地;他也许不曾想到,一个刚从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试探性造访,会演绎针刀界近30年的“朱、葛”配。正式这对既是师徒更是战友的搭配,开辟了“针刀医学”的第一块根据地,正如1927年朱德与毛泽东回师井冈山,新的历史篇章从这里续写。
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的偶然之处,而偶然中则带有必然。
与自学成才的朱汉章一样,葛恒君自幼酷爱祖国医学,崇拜敬仰古代医家华佗、扁鹊等历代名医治,在高中毕业前就自学汤头歌诀、药性四百味、中医针灸大全等中医基础理论,在某一年暑假中用中医针灸疗法抢救了一名落水儿童和一中暑老人,还用中草药、中医针灸治好了老母亲的关节痛和头痛病,虽未入医门,但在地方小镇已小有名气。
1977年在沭阳县中学高中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葛恒君由家中堂叔搭桥见到了中医师朱汉章,那时的朱汉章在沭城镇中医院业已小有名声,血气方刚且又鹤立独行,他用像针像刀的后来叫“小针刀”的东西,为经名院名医诊治而治不好的木匠老汉大拇指恢复了正常生理功能,为常年遭受颈椎病痛折磨的裁缝大婶解除了痛苦,但也遭到同行的排斥与讥讽。这种起源于草根阶层的新生事物,在萌芽阶段通常难登大雅之堂。朱汉章深切体会到他的发明在当时的体制内是很难获得支持的,但他凭其多年的行医经验,凭其对中华传统医学思想的反思,他的发明需要传承、需要发扬广大,于是他将眼光投向了体制外,一个毫无历史束缚、易于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的到来,结束了他单兵作战的困局,于是,葛恒君成为他的第一位大弟子。
上世纪70年代晚期的沭阳县城,与现在不可同日而雨。中国社会整体的停滞不前,加上苏北人经年保守思想的沉淀,导致沭阳县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被《南方周末》定格为“全国最有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治理沭阳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当时被沭阳人誉为沭阳长安街的东关大街,只能容纳两辆手扶拖拉机通行,每逢雨水时节,下学的学生要在两旁零星的杂货铺的走廊里穿行,出师后的葛恒君就在东关大街东头500米开外的圩东卫生院里按营,与朱汉章所在的沭城镇医院东西向望。“针刀医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了第一次布局,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体系之一是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在“针刀医学”的初创阶段,朱汉章教授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医学功底,加上对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创造性地将传统中医的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手术用的“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小针刀”治疗手术提高到“小针刀疗法”;而在这一初创阶段,后来被同仁尊为“大师兄”的葛恒君,则更多的在实践中将“小针刀”牢牢扎根于群众之中,在群众中开花结果。
二、移师针刀“圣地”南京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小针刀”的影响在持续扩大。一方面,接受“小针刀”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病人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木匠”、“裁缝”们,到县城的政府官员、媒体、文人墨客,另方面,“小针刀”也从地处一隅的苏北小县城,扩展到周遍的淮安、徐州、盐城、连云港,最终影响波及到省会南京。
1981年12月22日,江苏省委党报《新华日报》称:“小针刀”是沭阳县沭城镇医院中医师朱汉章设计,于一九七八年请北京人民手术器械厂生产的中医外科手术刀。
1984年,“小针刀疗法”通过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
同年,以“小针刀”为特色的南京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在南京玄武湖北岸挂牌,朱汉章任院长,葛恒君任副院长。
至此,“针刀医学”根据地从江苏沭阳迁徙到省会南京。“针刀医学”所代表的新型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在这段时间里初步形成。
葛恒君说,“针刀医学”根据地的这次迁移,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局限,为“针刀医学”下一步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后来被针刀界誉为“圣地”的江苏南京,当时的社会思想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在某些领域甚至具有超前意识。在1984年9月13日“小针刀疗法”通过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后,“小针刀”开始向全国推广。从1987年开始面向全国办针刀培训班,随着培训班的不断扩大,掌握针刀技术医务人员的增多,针刀疗法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完善与发展。1992年,一本首次系统阐述针刀医学原理和临床实践的专著--《小针刀疗法》,由中国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具有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针刀医学”初具雏形。而坐落于针刀“圣地”南京、作为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针刀治疗中心的南京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同样经历了长达八年的火暴。“针刀医学”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昌盛时期。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坎坷不平的,如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反反复复,“针刀医学”在经过初期的辉煌成就后,在1990年后,进入发展低谷。随着中国政治大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及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官员对“针刀医学”这一新生事物在认识上产生的误区,作为“针刀医学”新根据地的南京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于1993年初宣布解体,“针刀医学”在江苏寻求立足、发展、光大的希望至此破灭。
1993年,朱汉章北上京城,并与翌年8月执掌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与此同时,葛恒君被调北京城建医院针刀治疗中心担任主任,针刀界“四大金刚”中的施晓阳、葛恒清留守南京,田磊则远走海南。至此,“针刀医学”由“阵地战”转向“游击战”,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长征”。
三、北上京师
失之桑榆,收之东里。
在1993年南京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解散后,作为推广“针刀医学”最主要路径的针刀培训班也陷入停顿状态,“针刀医学”曾一度失去了凝聚力和发展方向。然而,作为“针刀医学”奠基人的朱汉章及其大弟子兼战友的葛恒君,并没有因此而放慢前进的脚步,更没有放弃对新兴医学的笃信与追求,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踏上了新的“长征”。
以下这组文字准确地记录了“针刀医学”在这10余年间的发展脉络:
1996年底,“小针刀疗法”全国性培训班第100期结业,累计培训学员两万余人。在1987年首届培训班结业的王燮荣、任月林等已经在各地挑起大梁。
1999年4月,首届世界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2年3月,针刀医学经典性著作《针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27所高等中医院校、29位教授进行“针刀疗法听证鉴定会”,“小针刀疗法”正式被命名为“针刀医学”,并确定为一个医学新学科建议推广,“针刀医学”成为与“中医针灸学”并列的同等级别学科。发源于民间的神奇小针刀疗法自此走上了科学殿堂。
2016年7月,“针刀医学”进入获国家重点工程“973工程”。
2016年2月,“针刀医学”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典范参加“香山会议”。
2016年7月,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医学会第三界大会公布的材料显示,在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接受针刀培训的学员超过10万人,针刀治疗病人超过1亿人次。
在朱汉章教授10余年间不断挑战自我、将“针刀医学”一步步推向顶峰的时候,葛君君则在另一条战线上与朱汉章并肩作战、相映成辉。
第一块根据地因太小而丢弃了,葛恒君没有可惜;第二块根据地虽然心有不甘而丢失了,葛恒君没有灰心。在此期间,他不但要在针刀临床、理论上协助老师朱汉章教授完成其宏愿,更要在物力、财力上为朱汉章乃至整体“针刀医学”提高强有力的基地保障。在1993年被调北京城建医院针刀治疗中心后,又先后作为特聘专家,在海淀区北下关医院、朝阳区安苑中医院、冶金医院、朝阳中医院等处大力推广针刀治疗技术和理念,并于1999年担纲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朝阳京华医院院长。他要协助老师朱汉章尝试建立“针刀医学”第三块根据地。
2003年3月,由朱汉章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和最高学术顾问、葛恒君为院长的北京针刀医院开业,“朱、葛”再次携手。北京针刀医院的成立,标志“针刀医学”16年的“游击战”宣告结束,“针刀医学”第三块根据地宣告建立。
按照葛恒君院长形象的比喻,如果将“小针刀”的发源地江苏沭阳比作“针刀医学”的“井冈山”,江苏南京就是“针刀医学”的圣地“延安”,而从1993年“针刀医学”主要创始人员陆续北上京城,到2003年北京针刀医院的建立,这16年间则完成了“针刀医学”从“延安”到“西柏坡”的过渡。“针刀医学”要在全国乃至世界取得全面胜利,还须更长的时间。
四、针刀医学第一继承人的使命
朱汉章教授生前有两大抱负,一是将“针刀医学”纳入国家主流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二是摘取“诺贝尔”大奖,将针刀医学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2016年10月14日,年仅57岁的“针刀医学”奠基人朱汉章教授离开了人世,将两大遗憾留给了以葛恒君为首的10万针刀后继者手中。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为了进一步促进针刀医学的发展,2016年12月1日,由葛恒君牵头,联合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与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一起,将两个针刀学会的基地移师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针刀医学”新的历史篇章将从这里续写。
附1:葛恒君个人资料
葛恒君,男,1960年生于江苏沭阳,副主任医师,北京针刀医院、北京汇康国立中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英国医学院自然医学及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客座课题教授,中国科学院世协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委员会委员,世界医药研究中心中华中医骨伤学会会长等职。
参与针刀早期研制工作,从事针刀、中西医骨伤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一类,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等200多种疾病)。行医30年来先后治疗“颈、肩、腰、腿病”,“四肢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及“脊柱区域与相关疑难疾病患者达近10万人次。
第二类,关于人类健康长寿课题。以中草药“抗衰老延年益寿冲剂”配合针刀疗法,治疗人体脊柱与相关区域疾病(主要是指内科疾病)。
从1986年起发表论文20篇,其中国际论文4篇,获一、二、三等奖共5篇,在报刊发表文章12篇,并撰写《颈椎病预防与自我保健手册》5万多字和《临床按摩医师》的编写工作。21世纪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针刀医学》创新教材编委,大学本科针刀医学系列教材(5本)编委。针刀医学973课题主要技术骨干,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科研成果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参与教育部对针刀医学原创性鉴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提名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著《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30万字)即将由中国科技医药出版社出版。
附2:针刀医学简介
针刀医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朱汉章教授和他的得力助手葛恒君院长等针刀医学界同仁,经过20多个春秋潜心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成果,以及中医特殊的思维模式,在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将部分中西医基础医学理论融为一体,再创造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对疾病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给予把握,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的科学内涵和临床效果,推进了整个医学的发展进程。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理论澄清了困惑医学界多年的难题,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使这类病--
从不治到可治;
从难治为速愈;
从痛苦型治疗变为近于无痛苦治疗;
从损伤性治疗变为近于无损伤性治疗。
针刀医学创建至今所获多项荣誉。1978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重点科研课题;1984年通过专家鉴定,“小针刀疗法”诞生;1986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开始向全国推广;1988年“小针刀疗法”获第三十七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发明人朱汉章教授获“军官”勋章(国人首次获此勋章);在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由全国27所高等中医院校的29名专家组成的鉴定会上,确立“针刀医学”。
针刀医学现已被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课题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出版的针刀医学(针刀疗法)著作达12部,其中《小针刀疗法》已被翻译成5种文字。自1987年起,累计举办500多期全国性针刀培训班,培养针刀医生达十万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两个针刀学会下属的28个省级针刀医学会的各级会员,达3万多人。另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人来中国学习针刀医学,1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针刀医学会。
2016年12月26日,由世界针联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任组长,石学敏院士、程莘农院士、吴咸中院士、沈岩院士、西安医科大学博导陈君长教授、新疆卫生厅高评委主任王杰教授、全军中医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石现教授、内蒙古医学院长李力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针刀医学进行鉴定,一致同意针刀医学具有原创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40多位专家、院士聚首香山,在香山科学会议“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学术民主”的氛围中,为针刀医学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针刀是微型手术医疗器械,是施行微创外科手术的工具。这种手术器械,形似针,实为刀。操作时将针刀经皮直接由患者治疗点插入,到达病变部位,对软组织直接进行闭合性松解,通过解除组织粘连、异常高应力点、骨质增生、滑液囊积液、血管、神经卡压、骨关节病理性移位等病变,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其手术切口仅为0.8毫米,出刀后,不见切口,更无需缝合。视病变轻重,手术过程从十几秒钟到几分钟,患者术后即可回家,一般无需住院。
针刀技术是一种非药物、微侵袭疗法,堪称“绿色疗法”。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兼收并蓄,充分吸收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和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治疗范围不断扩展,疑难颈椎病、顽固性腰突症、椎管狭窄、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众多学科领域,如脊柱相关区代疾病,顽固性头痛、头晕、失眠、哮喘、胸闷、心律失常、心绞痛,慢性胃病、气管炎、咽炎、糖尿病等许多疑难杂症经针刀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