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艰难铺路

作者:励志文摘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02-05

女儿已经在有计划地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位企业“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会如愿吗

娃哈哈的现任掌门人宗庆后被“接班人”的问题困扰已经不止一次了。

上一次是在2016年。由于当时政府持有娃哈哈大部分股权,因此娃哈哈也算是一个“国有企业”。时年59岁的宗庆后已经达到了“国企干部60岁退休”的上限。一时间,关于“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的讨论甚嚣尘上。

两年之后,宗庆后酒桌上一句“传位女儿”的戏言,再次将“接班人”的话题引入了公众的视野,宗庆后和他的娃哈哈也因此再次被卷入了这场“接班人风波”之中。

可谁又知道这是不是宗庆后对外界的一次试探?

“大家长”显弊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宗庆后的接班人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和娃哈哈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地位,也因为他在娃哈哈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娃哈哈的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宗庆后的个人奋斗史。历时19年,宗庆后凭借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手缔造了娃哈哈的企业神话。与此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性格植入了娃哈哈的灵魂之中,给娃哈哈打上了深刻的“宗氏烙印”。

对外,宗庆后自己就是娃哈哈集团最好的一张名片,即便是当初与外资合作,宗也坚持把“只出让股份,外资不得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作为双方合作的前提条件。对内,娃哈哈集团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直都没有副总。在日常的经营上,很多关键的市场决策都是宗庆后一人凭借多年的商业经验做出的判断。

即便如此,娃哈哈集团的大多数员工对于宗的这种家长作风还是颇为欣赏。曾有娃哈哈的员工就表示:“在娃哈哈,宗庆后大权独揽,是绝对的大家长。但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好的,毕竟宗总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然而,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和“学院派”的专家对宗庆后的这种专制、强势的领导风格提出了质疑,断言这种“神化”的领导形象会成为企业日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多年来,娃哈哈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经销商队伍,将这些质疑的声音逐渐淹没。

终于,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娃哈哈暴露出了自己的软肋,毕竟一个人的优秀并不等于一个组织的优秀,也不等于继任者的优秀。

而这一次似乎来得比上次更加猛烈,因为这次问题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了宗庆后24岁的女儿——宗馥莉的身上。

用心良苦

在接班人选择的问题上,宗庆后曾表示自己选择接班人的方法是慢慢地培养,逐步帮助其树立威信,进而自然而然地完成接班。在他心目中,接班人需要两个条件:一要员工信得过,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宗庆后给女儿精心设计的成长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他对女儿的厚望。

身为宗庆后的独生女儿,宗馥莉很小就被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学成回国后就开始进入娃哈哈管理层熟悉业务,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与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跟同龄人相比,宗馥莉海外的学习背景帮助她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开拓视野的同时形成了独立、自信的性格。国外主修的国际贸易专业使得她在做娃哈哈集团内部的管理时也得心应手,基本上得到了集团内部员工的认可。

在帮助女儿修炼好内功的同时,宗庆后也开始在娃哈哈集团内部环境上做文章,在为自己卸任做准备的同时,也在为女儿接班铺路。近几年,一向固执的宗也开始尝试陆续请来一些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细化,其中涉及到企业流程再造等诸多方面,希望能够以此逐步改变过去高度集权的专制管理方式。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当代经理人》,现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对于娃哈哈接班人一事铺天盖地的报道,虽然能够体现出外界对于娃哈哈集团的关注程度,但显然这不是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最主要启示。更为重要的是,这表明宗庆后已经有计划地让女儿从幕后走到台前,进而在娃哈哈企业外部为女儿接班制造更广泛的社会舆论,“造势”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反映出宗庆后的良苦用心。

一厢情愿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宗庆后的面前。

首先是娃哈哈集团复杂的股权结构。集团前身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2000年改制之后,宗庆后持股29%,管理层及员工持股25%,另外46%依然由杭州上城区政府持有。宗庆后目前的职务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信永方略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唐占库在接受《当代经理人》采访时表示,作为股份持有者,宗庆后可以把其名下的股份完全交给宗馥莉继承,这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要想全面接手公司的经营管理,还需要过董事会这关。按照一般程序,集团董事长对于接班人只有提名的权利,提名能否获得通过还需要集团董事会进行表决,只有得到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的支持,提名才能生效。因此,宗馥莉能否继任的最后决定权还是掌握在集团董事会的手中。

另外,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合资,发展其旗下主业——食品饮料,这一部分合资项目大致的占股比例为:达能51%,国家25%,宗庆后个人15%,企业员工合计占9%。作为最大的股东,达能集团在董事会中拥有多数席位。当初签署合资条款时,达能方面之所以同意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宗庆后个人威望和能力的充分信任,后来公司的发展也证实了达能集团当初的判断。那么,离开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能让达能放心吗?因此,在面对集团未来领导者人事任命这一关键问题上,达能方面绝对不会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基于此,所谓的“宗庆后退休,宗馥莉接班”的说法无非是“继承股权”,而非“全面接管企业”,因为这不是宗庆后一人能够决定的。

其次就是即便宗馥莉获得了董事会的认可,出任集团总经理,以她的资历如何服众。

尽管子承父业是江浙一带民营企业的一个传统,但是显然事实却并不像企业家们期望的那么理想。有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交给第二代之后都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继任者的权力是继承而来,而非奋斗而来。而在娃哈哈内部不乏优秀的管理人才。连宗庆后自己都承认集团的中层干部中很大一批都是博士、硕士、本科生,而且都是本公司自己培养起来的管理人才。这部分人的学历背景可能不如海外留学的宗馥莉,但他们多年的本土实践使他们对于娃哈哈集团和中国市场环境的了解要比她深刻得多。

因此,有业内专家指出,以宗馥莉的资历,其在企业里面的威信和地位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不足以控制娃哈哈集团这样一个大的局面。把管理大权交到她手上不足以服众,无疑会动摇娃哈哈的管理根基。事实证明,这多少也会是宗庆后自己顾忌的地方。因此,在面对“接班人风波”的时候,宗庆后的态度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发生了明显改变,从最初的不置可否到后来明确表示:“女儿能否接班,还有待观察。”

多年来,素有中国快速消费品“教父”之称的宗庆后,都能够运用其智慧平衡好自己的身份,因此无论在商界还是政界都一直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而“接班人”的问题恐怕是宗庆后未来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了。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