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一志愿者写眼角膜劝捐日记,成功劝说了75位眼角膜捐献者。此事在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刊发后,引起网友热切关注。短短两天,点击量达3000人次,20多位网友跟帖
原来,可以延续的不仅仅是清澈的眼睛
“今天一位有60多年党龄的老红军坚持要求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他儿子拗不过就来找我询问。想到为革命奉献一辈子的老人,最后还要求将其身体都捐献给社会,我流泪了。——8月21日 心舞”。最近,只要留心金华各大网站,一个署名心舞的网络日记成了热门话题,许多网友深受感动。记者从省防盲指导中心了解到,作为金华首位眼角膜劝捐志愿者,半年多来,心舞已经劝说了75位眼角膜捐献者。
读了心舞的博客,许多网友跟帖向她致敬。几乎每读完一篇日记,网友“虎哥”都会跟帖支持心舞:“向楼主致敬!与其烧成一堆灰,不如留下一些,做一点有意义的贡献。楼主,我会一直支持你的。”还有不少网友询问怎么样才能够捐献角膜。
借助网络联系,记者终于在兰溪找到了生活中的心舞—— 一位活泼、开朗的普通女人。她是兰溪市供电局的一名普通员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还是一名资深驴友,做角膜劝捐志愿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保持其普通自在的生活方式,她希望记者在报道中不要写出她的真实名字。
心舞告诉记者,从事角膜劝捐缘于她的一次流泪。今年年初,一直认为生活就应该无忧无虑的心舞,偶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点灯的人》时,被深圳的一位眼角膜劝捐者的故事感动了。“看了以后,不禁流泪,想不到身边还有这么多人生活在黑暗中……劝捐者是伟大的,尽管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心舞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不久,在浙江省防盲指导中心眼角膜劝捐志愿者朱强荣的帮助下,心舞不仅填写了捐献登记表格,还加入了志愿劝捐队伍。
刚开始做志愿者,心舞在网上发表文章说:“生如夏花,死亦何为,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在我们死后,还能有什么是可以留下的?……那双清澈的眼睛,原来都可延续,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结果在网友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眼角膜捐献者不断增加。心舞又把每位令人感动的捐献者的故事用日记写下来,与网友分享感动。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心舞的日记,就被感动了!”今年8月份递交了捐献登记表格的兰溪人范女士母子说,“她说得对,如果,我能在生命的最后,还能为那些不幸的人,看不到美景、感受不到阳光温暖的人尽自己的一分力量的话,那么,生命也是一种延续……”
现在,心舞几乎每天都要收到网友的咨询电话或信件,又有30多位网友领走了捐献登记表。心舞说,由于浙江眼角膜供需情况非常严峻,目前约有2万盲人等着用眼角膜,而眼角膜的库存却为零,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劝捐志愿者中来。(记者 杨军雄 兰溪市报道组 周长春)
为什么我们总会感动
“心舞”博客引来网友热议
为什么我们总会感动?10月11日下午,浙江日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刊发的“我们是被她的博客感动的”一文,得到网友的热切关注。截至今天,两天时间帖子点击量近3000人次,20多位网友跟帖,希望“心舞”的爱心能够带动更多的人。
网友“大好春光”说:为什么我们总会感动?这是因为有一群有爱心的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意与生活乐趣!
网友“阿qiu” :支持心舞,我也是志愿者!以后死了有用的就都捐了,没用的就烧了撒了,省得占土地。
网友“爆炒栗子”:大好春光说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网友“咕咚咚”:支持心舞!爱心,本来就是一项接力赛,“我做,不是因为我需要回报,只是因为我希望你能同样地去对待别人!”(记者 杨军雄)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