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的移民精神:记为救人牺牲的外迁移民刘少兵

作者:如文来源:重庆日报 2007-08-16

“因为我是移民,所以我必须学会坚韧。”刘少兵用女儿的铅笔随意写在一张小小纸条上的话,至今还贴在他床边的墙上。在刘少兵一家人从忠县移民到湖南的6年时间里,他一直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从普通移民到党员、再到村民组长,最后成为救人英雄,坚韧的移民精神贯穿了刘少兵生命的始点到终点。

一条牺牲前发出的手机短信,见证了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我明天送你到长沙看病。”冉苏兰在丈夫牺牲后的第三天,红肿着眼睛,翻看刘少兵当时为下水救人匆忙丢弃在岸上的手机,发现了这样一条短信。收信人是刘庆文。6年前,他与刘少兵同从忠县外迁,住同村。刘庆文体弱多病,刚到湖南不久,父母先后离世,沉重的精神压力让他一直与病魔相伴。于是,刘少兵包干了他家近10亩水稻田的全部农活。“自己有病不能下田,全靠他。临去,他还记挂着带我到长沙大医院……”刘庆文泪流满面地说。

刘少兵是忠县搬到网岭镇30多个移民中文化最高的,他高中毕业又读了中职。刚到湖南,很快学会了当地话,并教会其他移民,方便了交流,使移民们很快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平时只要有人邀请,修农机、摩托、自行车等,他都干,并且不收一分钱……”村民们拭着泪说。

一条流经近百亩农田的引水渠,诉说着他带领移民致富的坚强决心2001年,刘少兵一家四口搬迁到湖。

南攸县网岭镇杨家洲村,第二年,他成为中共党员,接着担任村民组长。镇党委委员李振东证实:“他责任心强,凡各种目标任务,都能带领大家完成。”在攸县,有一条宽10米、长几十公里的灌溉渠,人称北干渠,环绕着流经网岭等10多个镇乡,支撑着全县80%的农田灌溉。

刚去那年,为解决村里移民农田用水,刘少兵独自承担起修引水渠的任务。整整半年多时间,没有人陪伴他,他用铁锹和锄头硬是打通了一条全长800多米的水渠,从北干渠引水到全村每家的农田,保障了近100亩农田的灌溉。湖南一年两季水稻,收割时,村民会情不自禁地说:“少兵真好!”

村支部书记刘夏生回忆:“刘少兵自从当上村民组长,不是跑东家就是跑西家,成天都见他在忙。”

其实,为带领当地移民致富,刘少兵不但自己承包了50亩果园和6亩鱼塘,而且还发动大家搞承包,带动移民共同致富。他把在当地学到的各种生产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移民。农闲时,他还去附近的网陵火车站为大家联系打短工。王晓红、黎永会……都和他去火车站卸过货、挣过钱。

一个人生旅途的最后之举,彰显了他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

2016年7月9日,刘少兵在自家承包地鱼塘看水,听到有人呼救,他飞也似地跑去,跳进水流湍急的北干渠,紧紧抓住一个落水的12岁小学生,向着岸上推呀推……一根竹竿伸来,落水小学生获救了,而他自己却永远没有回到岸上。

一个28岁的外迁移民,在第二故乡才刚展开新的生活,就这样匆忙走了。几天前,他还答应女儿去长沙为其买一条裙子、和妻子商量把老家60多岁的父母接来安度晚年、帮邻居刘庆文家的秧子栽了……然而,这些都再也无法兑现。刘少兵牺牲的消息传出后,引起株州市、攸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分别向其家属送去1万元和1.5万元慰问金的同时,还发动广大干群捐款,并号召全市干群向他学习。同时,忠县也派出乡亲慰问团,送去8000元慰问金,并开展了悼念活动。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为他申报

“见义勇为奖”。(记者 谷显刚)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