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先-“好事做到最后一刻”(道德楷模 文明风尚)

作者:佚名来源:人民网 2007-09-23

“树先呀,老姐姐又来看你了。”9月18日下午4时,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孤寡老人吴桂英跪倒在一座坟前,“想起你,我的心就好痛呀!”  坟里,掩埋着里兴村74岁的老党员王树先。

绝唱 义无反顾冲入洪水救乡亲

2016年6月18日,百年不遇的暴雨突袭里兴村。400户、1800多位村民,还沉睡在梦乡,浑然不知险情。

清晨5点多,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的王树先走出家门,看到眼前情景,心知不妙。他一边叫起68岁的老伴黄兰珍,一起紧急清理村里的排水沟,一边扯开嗓子向四下里高喊:“山洪来了,大伙快往山上跑呀!”

转瞬间洪水没膝,慌乱的村民拥向后山。在王树先和随后赶来的村干部指挥下,第一批村民安全转移到后山上。当他们组织第二批人转移时发现,原来的道路已是一片汪洋,被洪水完全浸泡的“笃庆楼”和“汉兴楼”两座土楼,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两楼中132位村民多数都已跑了出来,还剩下18位老弱妇孺。

洪水一寸寸地涨高,奔波了1个多小时的王树先早已体力不支。听到群众呼救之声,他仍毫不犹豫地又一次冲入洪水,扳断一楼的窗栏,一手抓住窗框,一手把人一个个地拉出来。一个、两个……最后才是自己的老伴和孙女。洪水已经漫到了脖子,当看到另外一座土楼里还有3位老人正在呼救,他想也没想调头游去。

突然,一股巨浪扑过来,筋疲力尽的王树先消失在汹涌的洪水中……

直至第二天中午,乡亲们才找到王树先的遗体。悲痛欲绝的村民们一遍遍呼喊着他的名字,老人却再也无法答应了。

往事 一生行善为民谋利不辞劳

“要不是他把我背出来,我早没命了!”提起王树先,吴桂英老泪纵横。吴桂英50多岁时失去了丈夫,近30年来,王树先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姐姐一样照料着她。生病了,给她喂饭喂药;天冷了,给她添衣添被。每天早上,王树先的头一件事,就是先到吴桂英家敲敲门,听到叫醒了才放心离去。

王树先是个退伍军人,在十几年的部队大熔炉中,不仅铸就了一身正气,更培育出对群众、对家乡的一腔深情。早在他担任村会计、烤烟技术辅导员时,就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带领乡亲办起了养猪场、碾米加工厂、米粉厂,种起了烤烟,建起了烤烟房,使乡亲们逐步过上了好日子。他管过的账从来都清清楚楚、笔笔公开。

到了晚年,不再担任村干部的王树先凭着自家相对殷实的家底,原本可以颐养天年,可他却更加忙碌。村里修路、造桥、建小学,谁家地里收稻时少了人手……这些大事小事,王树先都当仁不让。

2016年12月,王树先的侄子拿出1万元钱给他,想让他翻修一下自家的旧房子。王树先却又掏出2000元,再让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寄来500元,合在一起捐给村里,“把村里的桥修起来。我年纪大了,挑不动石头了,带头捐钱、挑沙还做得到。”在他带动下,不到半个月,一座投资近3万元的桥修通了。

“王树先给村里做过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把好事做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抚市镇党委书记郑煌泰说。如今,王树先的大儿子把吴桂英的新家安置在自家隔壁,要替父亲把老人照顾好。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