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文
潘志毅
隔着灵柩,她一遍遍地用手抚摸着丈夫李继文的脸,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说当兵的很辛苦,我觉得苦点没啥,但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这句话,从9月13日得知丈夫牺牲那天起,胡赞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在丈夫的灵柩前,她无力地靠在两位女民警的怀里,泪水已流干,胸前却紧紧地抓着丈夫的警帽,似乎抓住了帽子,丈夫就会像从前那样回到身边。
“我的阿毅头啊,外公外婆需要你,爷爷奶奶需要你,爸爸妈妈更离不开你,但你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眼看再也无法抚摸儿子英俊的脸颊,潘志毅的母亲竭力地抓住与儿子最后“团聚”的分分秒秒,一次次在儿子的灵柩前昏倒……
时间,请你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让亲人们再说一说心里话,让亲人们再看一看勇士坚毅的脸庞。
时间,请你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他们的生命是那么年轻,那么有朝气,但为了人民的幸福匆匆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去描述对他们无限的敬意?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讲述对他们无限的思念?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行动去抚慰他们年迈的父母、娇弱的妻儿?
凌晨4时多 勇士倒在火海中
英雄已默默离去,人们却一再想起那晚肆虐的火舌、弥漫的浓烟。
那一刻,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那一刻,两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们脑海中。
“那天,我们是一同去救火的。我与潘志毅分开只有短短的15分钟,没想到从此却阴阳两隔。”平湖市消防大队消防中队一班班长张荣华回忆起当时的救火场景,眼里噙满着泪水。
时间被定格在2016年9月13日凌晨3时18分。
平湖市消防大队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位于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集镇的喜福门木门厂发生火灾!”接警后,大队迅速调派3辆消防车17名官兵前往扑救。
“消防车赶到后,房子东边的火势很快被控制住了。”喜福门木门厂周边住户讲述出事那天的场景时,一个劲地说:“多亏了消防战士及时赶到,成功疏散被困群众。我们这20多户人家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啊!”
张荣华清晰地记得,当天3时30分,消防官兵到达火场时,厂房屋顶已被大火烧穿,火焰不断向空中翻滚,火势正处于猛烈燃烧阶段。张荣华说:“经询问林埭派出所徐家埭警务室人员和周围群众,确认厂房电源被切断后,头车指挥员李继文迅速命令我出两支水枪对火势进行正面压制;部署重型水罐车和东风153水罐车串联供水,西侧设置水枪阵地,阻止火势向西面平湖市新颖服饰皮件厂蔓延。”
身为一线指挥员的李继文身先士卒,一边指挥一边带领水枪手潘志毅与何威向前推进,深入长满水草、与地面平齐的小河浜边,位于火场东北侧正在燃烧的木料堆垛前沿进行扑救。
水枪手何威回忆说:“当时浓烟和水雾弥漫着整个火场,能见度极低。李指导正指挥着我和潘志毅射水灭火,突然,一根火花四溅、疑似火棒的异物向我们击来,李指导一把推开我,并伸手挡开断落的火棒,不料却应声倒地。我还没回过神来,只见伸手去救李指导的潘志毅也倒下了……”说着说着,何威哭了。
后来才知道,那根疑似火棒的异物正是横跨该厂区上空的城镇电网带电缆线(400伏电压,非该厂区用电缆线)。
参加灭火战斗的战友们立即将李继文和潘志毅救起,并送往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然而,虽经5小时35分钟的全力抢救,李继文和潘志毅两名同志终因伤势过重,于9月13日10时20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李继文:烈火红门的“拼命三郎”
“爸爸为什么还没醒啊?他怎么睡得这么久?我要跟爸爸说话!”在李继文的灵堂前,一周岁多的儿子还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一直不睁开眼睛,看到边上站立的武警战士,他自豪地对舅舅说,“我爸爸也是这样的,帮我叫醒爸爸。”
悲伤还在挽幛如云、白花如雪间弥漫,对勇士的追忆已经汇流成河。
“其实,我们李指导很爱家,也很爱孩子。但是,为了让官兵安心服役,他平时很少回去。妻子、儿子来看他的时候,他总是抱着儿子笑得特别开心。”曾经与李继文共事多年的嘉善县消防大队消防中队施强排长说。
“我女儿与继文结婚5年来,继文一直在海盐和嘉善工作,夫妻两地分居,直到今年5月30日,上级领导把他调回平湖工作。虽然家离消防大队很近,骑电动车只需十多分钟时间。但是,继文回到平湖3个多月只回过3趟家。”李继文的岳母已哭哑了嗓子。
父亲说,继文是一位孝顺的儿子,自参加工作以后,每年都会定时给远在老家安吉的双亲寄钱。“不久前,他还给家里寄了几千元钱,让我们买辆电动车。不曾想,这是他送给我们的最后礼物。”
在李继文的履历表上,我们看到他从军14年,先后获得12次嘉奖。他在支队组织的优秀灭火预案制作评选、战训应知应会知识竞赛和技能体能比武等活动中,多次带领官兵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他制作的优秀灭火预案被嘉兴市消防支队全面推广;他编写的系列政工教案,为做好新时期消防官兵的政治思想工作开拓了新思路……
“李指导总告诉我们,作为消防战士,必须牢固树立‘分秒必争’的观念。为了让我们练就争分夺秒的本领,他总是反复分解每个动作,在细节上抠时间。”张荣华说,“在火场上,节约1秒就意味着能多救出几条人命。”
“第一个赶到现场,第一个冲进火海,第一个面对险情,第一个抢救群众”。这是战友们对李继文的真实评价。14年来,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5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280余人,被誉为烈火红门的“拼命三郎”。
潘志毅:烈焰里践行青春诺言
“9月12日那天,阿毅还打电话给我们,说是再过两个多月就要退伍了,到时候回杭州与好朋友好好聚一下。想不到,通电话以后才过了几个小时,他就牺牲了。”潘志毅的同学赵俊杰流着眼泪说,“这竟会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通话。”
9月15日上午,潘志毅的十多名高中同学匆匆从杭州赶到平湖,送阿毅最后一程。“阿毅为了救战友而牺牲,看起来是一起偶然的事件,其实在我们眼里,他就是这么一位乐于助人的人。”潘志毅高中三年的同桌孙杰说。
“当消防兵必须有很好的耐力和体力。潘志毅是家里‘三代单传’,又来自大城市杭州,一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些吃紧。记得第一次万米长跑时,他还晕倒过。但他不服输,天天苦练。3个月后,他在新兵的各项技能考核中顺利过关,挂钩梯等项目的考核名列第一。”潘志毅当新兵时的训练班班长张荣华回忆道。
“我曾经问过阿毅,你们时刻生活在战备状态中,累不累?每次奔赴那熊熊燃烧的火场,怕不怕?”潘志毅读高一时的班主任胡素方想起去年与潘志毅的一段对话,至今还感慨良多,“阿毅告诉我,当他昂首挺胸融进了绿色,义无反顾踏入了红门,就注定了要面对浓烟,面对烈焰,面对高高的训练塔和窄窄的独木桥,就注定要在汗与水中成长,在血与火中锻炼,选择了消防警营,就必须无怨无悔!”
入伍近两年来,潘志毅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先后两次受到支队嘉奖。
“要感谢部队,我们的阿毅头当兵后懂事多了,懂得节约,也会关心父母了。部队里发的牙膏,自己用不完,都会寄回家,说是给父母用。”潘志毅的大姨说。
两个年轻的生命走了,他们怀着火一样的激情走了。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他们点燃了人们心中英雄的理想,用短暂的生命走出了一道最美丽的人生轨迹,用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消防战士“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壮丽凯歌。
他们必将在烈火中永生!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