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抒胸臆 梨园领风骚-关汉卿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7-09-09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大都(今北京)人,确切生卒年已不可考,约1220—1300 年在世。一生没做官。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极为尖锐。中国北部的蒙古贵族,先后灭掉了金和南宋政权,统一了中国,建立起元政权。元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在全国的统治,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对汉族一般知识分子采取压抑政策,几乎80 年间就开过一次科举考试,而录取后授官,不同等级的人也官位不同,仍是一等等降低。当时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

关汉卿的父祖辈可能是以行医为业,这样的家庭在当时是比较受重视的,可以免交一些捐税,子孙即使不再行医也可袭为医户。关汉卿是否行过医,已不可知,但从他的杂剧中推知他精通医学(见《拜月亭》第二折)。关汉卿没有以行医为业却投身杂剧艺术事业,用自己手中的笔,猛烈抨击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为人伸张正义,表现出一个国者的凛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同时,关汉卿的选择,也体现了一个正直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省察时政、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品质。他也把自己比喻成“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以示绝不向统治者屈服的决心。杂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创作和演出都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学识。元人陶宗仪在《南付辍耕录》中说关流卿是“高才风流人”,《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概括出一个戏剧家学识渊博、文才横溢、举止萧洒、幽默滑稽、富于情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关汉卿对当时流行民间的各种技艺也很精通,他在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很自岁地写道:分茶钺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 会吟诗,会双陆。

精通这些技艺,表明他与市民阶层有着广泛的联系,熟悉下层民众生活。据记载,他与当时戏剧界的王和卿、杨显之、梁退之、费君祥等都有很深的交往,有的还是忘年交。而且,关汉卿与当时名妹朱簾秀还有密切往来。他曾作过一首《南吕一枝花》赠朱,赞叹她的容貌和风姿,对其优美的舞台形象和娴熟的演出技巧也由衷赞赏。关汉卿后一南游扬州,仍没忘旧交情,为两人的重逢欣然命笔。在当时,涉身勾栏瓦舍与娼优为伍,为一般文人不睬,更为封建士大夫所不屑。关汉卿不顾这些,甚至亲自登台,与社会地位低下的艺人一道演出,表现了他献身戏剧的坚强决心。他曾写道:“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还照样“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成为玉京书会的才人领袖,成为“编修师首”、“杂剧班头”,表明他在杂剧界的崇高地位。

最能体现夫汉卿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痛恨反动统治者,同情人民的苦难, 歌颂人民群众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剥削的斗争精神的,是他的散曲和剧本。关汉卿也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漫游中,他饱览了祖国南北风物名胜,开阔了眼界胸怀。北国冬雪中的村野景色,使他留连忘返,江南春天的山光水色更令他陶醉。他深情赞美:“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在扬州,他惊叹风物的繁盛,写出名句:“千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在《单刀会》里,借关羽之口,抒发了他面对奔腾浩荡的长江感发的豪万情怀:“长江,今经几战场!却正是后浪催前浪。/大江东去浪千叠”、“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寥寥数语,把长江的气势同内心的激荡融合,充满了对祖国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洋溢着积极昂扬的精神。杭州,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更引得他盛赞不已。专门写了散套《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其中有“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 “纵有丹青下不得笔”的句子。该散套成为至今最真切、最具体地描绘南宋故都繁盛风貌的历史资料。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0 余种,现存18 种,其中以妇女为主角的占12 种之多,充分反映了他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妇女问题往往是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深刻地反映社会弊端。《窦娥冤》、《救风尘》是代表作。窦娥3 岁丧母,7 岁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长大后,结婚不到两年,丈夫又死去,婆媳二人相依为命。蔡婆讨债遇险,被恶汉张驴儿父子救起,张氏父子借此威胁婆媳相嫁,窦娥执意不肯,张驴儿便想趁蔡婆卧病时毒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张驴儿父亲误食药汤身死。张便陷害蔡氏婆媳二人,且买通官府。在严刑下,窦娥为救护婆婆,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在法场上,窦娥责天怨地,痛斥官吏的不公,骂骂黑暗的社会现实。临刑前发下3 桩“无头愿”,以示自己的清白,果然三桩誓愿俱都应验。3 年后,已中举的父亲来审案卷,窦娥的鬼魂向父亲诉说了冤情。终得昭雪。剧中,桃杌太守是贪残暴虐的元统治者的代表,张驴儿则是社会上那些依恃官府,横行无忌的“泼发凶顽者”的典型。窦娥苦难的一生,也是千万善良贫苦的人民不幸命运的缩影。关汉卿在这些人物身上寄寓了审美理想,而全剧始终贯穿着一个反判的主题。

《救风尘》以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妓女为主角,写侠妓赵盼儿设计救出同伴宋引章的始末。在关汉卿笔下,她们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沦为达官贵人的玩物,但她们并不自甘堕落。她们有感情,有理想,有过正常人生活的强烈要求;她们有胆识,有正义感,有魅力,机智勇敢。尽管内心深处潜藏着深得的痛苦和悲哀,仍坚贞不屈,顽强抗争,争取做人的权利。在她们身上,同样反映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关汉卿的剧作中,还有以三国故事为题材,意在反抗异族统治的作品。他借助塑造的历史英雄人物,热情歌颂了在压迫面前慷慨悲壮、义不受辱的战斗精神。代表作是《单刀会》。剧中描写东吴鲁肃为索取蜀汉占据的荆州,约驻守荆州的关羽过江赴宴,设下圈套,希图囚禁关羽,达到逼索荆州的目的。关羽明知有诈,但毫不畏惧,充分相信自己,毅然单刀赴会。在宴会上, 关羽对鲁肃索要荆州的要求严辞拒绝。在危机时刻,一手拉起鲁肃,一手提着青龙偃月刀,从容走向江边,东吴伏兵不敢轻动,关羽安全渡江而回。在船上,关羽对着波涛万顷的江水,豪情勃发,慷慨高歌,使人们看到一个顶天立地、坚持“汉家节”的英雄形象。在当时元政权的民族压迫下,全剧矛盾所向是清楚的。关羽那种保卫汉家基业,坚持“汉家节”的精神品质,虽然是一种正统思想,却敢会自然地唤起人民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

总之,关汉卿的名字,已彪炳青史。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曾说:“从来豪杰之精神,不能无所寓”,王实甫、关汉卿的作品,“皆其一生精神之所寓也”。关汉卿以他的剧作、他的人格,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爱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将他作为1958 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这确实是中国人的骄傲。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