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花3,5亿却成就了胡戈

作者:佚名来源:搜狐 2009-12-06

有网友说:“陈凯歌花了3.5亿元却成就了一个胡戈。”胡戈——近期以恶搞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蜚声互联网,俨然已成为2006年的第一个网络红人。

借助MSN,笔者在胡戈那里为大河报读者探寻到了网络“恶搞”经验……

如果在几年前,有人突然跟笔者提出:“哥们儿,给你个网上小片子看看吧!”俺一定会面红耳赤、欲拒还迎地说:“人家才不看小电影呢!不过你传过来吧,我替你删了~”但现在再提起网络小短片,我一定会首先想起像近来异常火爆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相——当”好看的片子。

“一个馒头”火爆网络

2005年年底虽然依然有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掌勺烹制贺岁大片供我们享用,但一个以电影《无极》中部分镜头、片断揉捏而成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将这些大导演的风头全部盖过,成了网上风头最劲的讨论话题。

一边是一个团队耗时3年耗资3亿多,以“冲击奥斯卡”为目的的“东方奇幻大片”《无极》;一边是一个网络青年单枪匹马靠着一张盗版碟片耗时10天以“随手练练技术”为目的制作的20分钟小片子;前者投入上亿元宣传费用进行推广,后者依靠网络进行自发性传播,二者在观众那里收到的效果似乎却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时间,网民的各种溢美之词都毫不吝啬地献给了“馒头”的始作俑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网民胡戈。他们沿用超女粉丝的命名规则,自发组织了“馒头饭”、“迷胡”,然后为短片制海报、建帖吧、组QQ群,编写续集……其中,不乏徐静蕾、韩寒等名人。如今,在网上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关键词搜索一下,可以得到近百万的返回网页。有网友感慨道:“陈导演花了3.5亿元却成就了一个胡戈!”

追究其火爆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充满恶搞和反讽的无厘头风格片子首先拥有许多爆笑点,更重要的是,很多对《无极》失望和不满的观众把他们的怨气通过这个短片进行了发泄,在一褒一贬两个狂乱极端中集体发出了草根们的最强合音。

KUSO 精神蔚然成风

事实上,KUSO(恶搞)从互联网普及那一刻起就备受网民偏。伴随着网络上话语权平等带来的语言爆炸,越来越多的言论让网民们“审美疲劳”。后来,跟着《大话西游》出现的无厘头精神受到了年轻网民们的热烈追捧,他们热衷于享受这种传统媒体上所看不到的颠覆性语言、情节所带来的快感,以BT、YY见长的MOP网站的火爆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文字泛滥之后,进入读图时代的PS高手网民们开始热衷于拿起手中的制图工具搞怪,如当时风靡于各大论坛的“小胖”和“猥亵男”照片。

而恶搞短片也早有先河。三四年前以极度调侃口吻讲述CCTV评论部分家的视频短片《大史记》、《分家在十月》曾在华语网络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因短片内“崔永元·斯基”等人物配音的太过相像而被大家怀疑是CCTV内部高手玩票之作。2004年,讥讽某移动通信运营商信号问题的《网络惊魂》也因其夸张的语言和取材的幽默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被不少网友怀疑是中国移动内部高手制作。进入2005年,在摄像头前大胆搞怪假唱的“后舍男生”风行、把恶搞进行到底的《一个馒头的血案》横空出现以及第一部博客电影《特务小强》面世……网络短片开始真正推进到了草根、平民时代。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是导演和演员的时代,网上勇于娱人娱己的人是越来越多。正如林长冶那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行不吓人不瞑目”一样,形形色色恶搞视频哭天抢地地扑面而来,一股全民视频恶搞的风潮正蔚蔚然蔓延开来。

恶搞视频“钱”途无量

虽然无功利性地进行自由展示、快乐制作可能是这些视频作者的初衷,但由于优秀的视频短片很容易拥有非常广泛的受众,注意力经济下的商家们必然也会对这个新生事物进行关注,并希望通过这一载体实现品牌或业务的传播。

另外,一夜成名的作者们在面对现实诱惑的情况下,也会考虑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舞台。

本周二,某媒体刊登了胡戈希望得到几十万元投资以拍一部真正的电影的消息。当天晚上,胡戈就在MSN上告诉笔者,已经有人愿意投资他的新电影,而且“成本可能还不算小”!他还透露,这部电影将延续恶搞的风格,目前剧本还在创作当中,预计一年后在电影院和我们见面。

当笔者问胡戈对电影有没有什么期许时,胡戈称他并不会喊出什么“冲奥”之类的口号,因为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片子没一部是他喜欢看的,他的希望是大家喜欢就好。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胡戈这般的好运,但从制作短片中获得经济利益却是每个网民都有的机会。据专业人士预测,将来网络短片获利的最常规方式将是企业的贴片广告。对这些网络短片,我们依然可以自由下载,不需付费。当然,其中的佼佼者或许也会有机会走出网络,像胡戈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导演。

胡戈教你制作短片

相信很多朋友在看了别人的作品之后也不免心痒痒,想亲手DIY一个视频短片跟他人分享。在笔者强力或者说近乎暴力的要求下,百忙之中的胡戈跟《大河报》的读者分享了他的一些经验——

其实,自己制作短片难度并不大。如果你想自编自演,那么一台普通的DV就可以满足你的拍摄需求。而像“后舍男生”那样搞怪,你只需要一台普通电脑和一个摄像头。

如果你想通过剪辑手段把已有的片子给颠覆一下,门槛也不是很高。随着个人电脑配置的豪华化和各种软件易用性的增强,一个门外汉经过短时间摸索进行配音改编、字幕添加、视频剪辑等简单操作并非不可能。当然,如果想进行鬼斧神工般的编辑,必然需要下一番工夫。胡戈告诉笔者,他浸淫于制作《春运帝国》所用的Vegas软件已有三四年。他还推荐了一个“Vegas中国(www.vegascn.com)”网站供大家学习技术。

胡戈建议初学者,不要把技术问题当作区分一个短片好坏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成功的影片,最重要的还是在编剧方面,技术是次要的。不会编剧,不会表演,技术再好也只能做技术员”。他建议最好先编一些小品练习一下,最好能亲自体验一把当演员的感觉。

《春运帝国》的命运似乎也验证了胡戈编剧、创意最重要的观点。在《馒头》大获成功后,胡戈在随后针对中国春运问题推出的《春运帝国》短片中,继续发挥天马行空的恶搞创意,片子制作得也更加精致——“主持人”陈道明的配音口型严丝合缝、崔妮蒂摩托车后面的周星星惟妙惟肖。但是很多网友认为此片大大不如第一部经典,虽然短片针对热点题材更有技术含量,但笑料少了。胡戈对此也表示同意,并无奈指出模式单一、笑料不足正是此类短片的问题所在,同时也表示之前准备继续开涮的《馒头》续集——《奥斯卡之梦》因为缺乏创意和笑料无限期推迟。

看来,大家在制作短剧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敢于颠覆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全民皆导演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