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学系列”写了好久,写到今天大致可以划上一个逗号,因为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历。所有写出来的,也并非教科书式的说教,只是一个人所经历,可能是弯路,也可能是教训,前人可能走过了,我又踏出了一些新的轨迹,也许并没有那么光鲜,但它是你想象的另一种可能。
作为一个只是仅仅只是实习过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谈职业规划感觉好“嫩”,而梦想在这个时代渐渐变成私人化的东西,很多人会觉得,你老是谈梦想,你是不是暴露狂啊?
我们总有很多的偏见,也许源于绝对的自信,也许是自己的傲慢,也许是自大的无知。我们总说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但我们又习惯给人贴上“幼稚”的标签。
当我谈职业规划时,我能谈些什么?记得在刚入大学时,就开过一门有关职业规划的课,因为综合整个社会的媒体舆论来看,现在大学毕业工作越来越难找。我也听过很多职业规划的讲座,每次听完讲座我都觉得收获很多,不过最后好像也就只是这种感觉。关于规划,还真没怎么做,也许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再来看,职业规划很重要,不仅是对刚进大学的学生,还是对已经工作的人,我比较赞同“倒推”的方式来做职业规划,当然是包括梦想的。
具体的就是,当我们初进大学或者初入职场时,就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这个非常关键,现在我问身边很多的毕业生或者已经工作的,他们大多处于一种“飘”的状态,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每天照常上课下课,上班下班,很容易陷入生活的一潭死水中。
当兴趣确定之后,想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那么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比如,我对写作很感兴趣,那么我5年后想做一个畅销书作者或者做一个实力派写作者。
那就从5年后开始倒推,要做写作者,首先要写吧,我2015年定的一个任务就是每个工作日更新博客,每个休息日推荐好文,当然这个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写其实就是“输出”的过程,那么没有“输入”,这个过程就会变得艰难,如何“输入”呢?我认为有三种方式:读书、旅行和交友。其实三项的共同目的都是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读书,在于了解一些写作者的风格,然后看自己适合哪种,并且朝那个方向发展,顺便增长自己的见识。而旅行,则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看到大自然如此神秘,保持对生活的热情。而交友呢?则是从别人那里反观自己,就像照镜子,别人哪里好,我的哪里不好,然后再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这样,你有了“输入”,“输出”也相对简单。
光有这些当然是不够的,这只是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基本素养,对于一些专业的知识当然自己还要深究或者找师傅。既然要成为写作者,那么出书是肯定的,个人的第一本书,大多是很不成熟的,该过渡的没过渡好,该高潮的没高潮,然后又草草结尾,但我们总要踏出第一步,况且里面的内容却很真,因为这时写作者的手法和技巧都还在发展。
要出书自然要有作品吧,我记得当时跟很多朋友说,我准备出书了,他们都笑,“学渣”逆袭呢?我也很无奈,由于给大家的印象不好,我说这种话,感觉就像冬天夜里讲的笑话,但那时我已经在和编辑谈第一部长篇了,毕竟我三年前就着手写了,至于最后能否出,这个只能说有可能。其实,努力有很多方式,也不是说你所有的努力都要公布于众。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很多种,或者大势声张,或者默默奋斗,只是看你选择哪种。
然后就是这些年的系列,比如第一部是长篇,我已经又写了若干短篇,可能有关大学教育,或者乡村题材的小说,未来有机会外派到国外,写一些游记,顺带一个异域小说,也可能以后还会有职场小说等等,都是围绕自己的生活学习或者工作的。
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其实完全可以扩展开,比如,我以后想做摄影,那么现在我每天都拍一张照片,并且通过网络、书籍或者有经验的人学习,那么我每天看到自己成长,以后的梦想,你觉得远吗?我以后想做画家,那么我现在就开始每天画一幅画,开始可以临摹,之后再自由发挥。我以后想做外贸,那么我就学好英语,掌握一些贸易知识,再实操,作为大学生,四年后会愁工作?作为工作者,以后升职不也有更大希望?
总之,依照“倒推”的方式,将最后梦想分摊到每天,看到自己进步,逐步推进,最后的结果,我想不会太差吧。
我觉得大学里的教育有一点儿,就是让很多学生养成功利的心态,考前突击,然后成绩还行。这样的好处是大学生顺利毕业,整体素质提高,害处是大家一毕业就想着高薪,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只是当时,吃过之后,大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大多人追逐速度的时候,我们也许要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再作出行动。职业规划要因时而变,梦想也要因势而变,要让梦想开出花结出果,日复一日的耕耘还是必要的。(作者:春风慕宇)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