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导读:只要消除了自卑感,充满信心地进行努力,你就能克服一切障碍,适应任何环境!
1842年3月,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著名作家爱默生的演讲激动了年轻的惠特曼: “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这位身材高大的当代大文豪的一席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讲话使台下的惠特曼激动不已,热血在他的胸中沸腾,他浑身升腾起一股力量和无比坚定的信念,他要渗入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种生活方式。他要倾听大地的、人民的、民族的心声,去创作新的不同凡响的诗篇。
1854年,惠特曼的《草叶集》问世了。这本诗集热情奔放,冲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了民主思想和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它对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
《草叶集》的出版使远在康科德的爱默生激动不已。诞生了!国人期待已久的美国诗人在眼前诞生了,他给予这些诗以极高的评价,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 、“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
《草叶集》受到爱默生这样很有声誉的作家的褒扬,使得一些本来把它评价得一无是处的报刊马上换了口气,温和了起来。但是惠特曼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新颖的思想内容,并非那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他的《草叶集》并未因爱默生的赞扬而畅销。然而,惠特曼却从中增添了信心和勇气。1855年底,他印起了第二版,在这版中他又加进了二十首新诗。
1860年,当惠特曼决定印行第三版《草叶集》,并将补进些新作时,爱默生竭力劝阻惠特曼取消其中几首刻画“性”的诗歌,否则第三版将不会畅销。惠特曼却不以为然地对爱默生说:“那么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么?”爱默生反驳说:“我没说‘还’是本好书,我说删了就是本好书!”执著的惠特曼仍是不肯让步,他对爱默生表示:“在我灵魂深处,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走自己的路。《草叶集》是不会被删改的,任由它自己繁荣和枯萎吧!”他又说:“世上最脏的书就是被删灭过的书,删减意味着道歉、投降……”
第三版《草叶集》出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它便跨越了国界,传到英格兰,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相关链接:
《草叶集》作者瓦尔特·惠特曼简介:
由于内战时辛劳过度,惠特曼于1873年患半身不遂症,在病榻上捱过了近20年。1892年3月26日惠特曼在卡姆登病逝。
《草叶集》书籍简介:
google_ad_client = "pub-0149582512245117"; /* 250x250, 创建于 08-6-17 */ google_ad_slot = "7907118103"; google_ad_width = 250; google_ad_height = 250; //--> 这部以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遍而密密成群、生生不息之物命名、面向人类社会芸芸众生的诗集,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代表诗作集,内涵深广,气象恢宏。他开创了新的诗风,对美国乃至世界诗坛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全集收录了惠特曼从一八五五年初版的十二首诗发展到一八九二年的四百零一首诗,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所以说这不仅是他的个人史诗,也是十九世纪美国的史诗。 《草叶集》初版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七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一百年了。从某些方面说,世界文学史上还找不到另一个范例,能像《草叶集》和惠特曼这样体现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与共、生死相连的关系。正如惠特曼在诗集(正编)结尾的《再见!》中向我们招呼的:“同志,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诗人自己。 惠特曼生当美国独立后约半个世纪,也就是那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新大陆蒸蒸日上的时代。他出生于长岛亨廷顿区西山村一个农民兼手工艺者的家庭,十一岁即离开学校开始独立谋生,先在律师事务所和医生诊所当勤杂工,后来到印刷厂当学徒和排字工,当乡村学校教师、报纸编辑和地方党报撰稿人。他在青少年时代接受了民主思想,成为一个杰斐逊和杰克逊式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同时开始学习写作,写些带伤感情调的小品、小说和诗歌。但是,正如他在政治上、在地方民主党内部斗争中频频被人利用和受到打击一样,他的文学创作也长期停滞在因袭模仿的阶段,没有什么成就。这样,到一八四九年三十岁的时候,他才改弦易辙,毅然宣布退出政治活动,并下决心在文学事业中奋斗一番。经过好几年的默默探索,他于一八五五年推出了《草叶集》。 惠特曼在《过去历程的回顾》中谈到自己写《草叶集》的背景、动机和它的主旨时说:“我没有赢得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承认,乃退而转向对于未来的心爱的梦想……这就是要发愤以文学或诗的形式将我的身体的、情感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学的个性坚定不移地、明白无误地说出并表现出来… …”他又说:“在我的事业和探索积极形成的时候,(我怎样才能最好地表现我自己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呢?)我看到,那个提供答案的主干和中心,必然是一个个性……这个个性,我经过多次考虑和沉思以后,审慎地断定应当是我自己——的确,不能是任何别的一个。”写我自己,以表现我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这便是《草叶集》的主旨,是惠特曼当初的“梦想”,经过他三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也基本上实现了。 《草叶集》问世前,美国文学已在浪漫主义运动与超验主义哲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片繁荣,但它主要仍是英国文学传统移植到新大陆的产物。尤其是诗歌界,在新英格兰学院派诗人的控制下,因循守旧的势力仍相当顽强,与当时雄心勃勃的政治面貌和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很不相称。以爱默生为代表的革新派思想家和作家一再提出要建立美国自己的民族民主的新文学。例如爱默生一八四二年在《论诗人》的演讲中表示,希望美国诗坛上将出现那种“有专断的眼光,认识我们的无与伦比的物质世界”,并歌唱“我们的黑人和印第安人…… 以及北部企业、南部种植业和西部开发”①的歌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隘口,惠特曼闯了出来,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和自己高昂的声调歌唱。因此,《草叶集》的出版不仅是惠特曼个人文学生涯的真正开端,而且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不过,由于它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语言,都与当时流行的美国诗歌和整个英语诗学传统大不相同,使得美国文学界用来迎接它的先是无情的冷落,接着便是恶毒的嘲讽和谩骂。惟独爱默生立即给惠特曼发出贺信,称赞它是“美国迄今作出的最不平凡的一个机智而明睿的贡献”。 《草叶集》初版有一长篇序言,其中,把爱默生提到过的想法加以具体化和发展,指出“别处的诗歌停留在过去——即它们的现成状态,而美国的诗歌则在未来”。但是,惠特曼在抵制和批判英国文学传统的控制方面大大超越了爱默生,几乎否定了从乔叟到丁尼生的整个英国诗歌,并对当时包括爱默生在内的美国诗坛采取了完全对立的态度,这无疑是过于偏激的。实际上,惠特曼既不是一个超乎历史传统之外的所谓受到“天启”的歌手,也不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一个“粗人”。他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前期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吸收了英美文学传统中各方面的营养;甚至到《草叶集》问世以后还在继续向同辈诗人的作品借鉴,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逐渐向传统靠 拢②,以致许多批评家又反过来指责他中期以后便失去了原有的创新精神。显然,惠特曼是一个适应时代、善于在批判中继承和在借鉴中创新的诗人,只不过批判和创新在他那里居于主要地位,早期特别突出,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历史上留下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草叶集》从初版到“临终版”,始终以《我自己之歌》作为“主干和中心”。这首长诗内涵深广,气象恢弘,颇有睥睨当代、驰骋古今之势,不愧为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长诗之一。但它问世后首先引起强烈反应的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诗中那个“我自己”往往被读者看成完全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粗暴傲慢,令人反感;二是诗人将性欲作为宇宙发展的基本冲动来写,或者说借性的意象来表现肉体与灵魂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大大冒犯了传统道德的禁忌。前一点经诗人的朋友和他自己说明,强调诗中歌颂的主要是那个大“我”即十九世纪美国普通人的代表以后,又引起了“自己 ”的两重性,二者纠缠不清,令人迷惑。后一点则到一八六。年第三版的《亚当的子孙》反而有所发展,人们索性称之为“性诗”,结果在内战期间惠特曼竟因此被内政部长免职,一八八二年《草叶集》被波士顿检察官列为“ 秽亵”读物,禁止发行。不过惠特曼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一八八八年仍郑重申明:“我三十年来确定的信念和审慎的修订已肯定那些诗行,并禁止对它们作任何的删削。”这里还应当指出,《芦笛集》中那些歌颂“伙伴之爱”的短诗,也有不少批评家认为流露着“同*爱的渴望”,但惠特曼对此作过严正的辩解,说“伙伴之爱”是作为“男人与男人”之间亲密团结的纽带,为美国的强大巩固和世界人民的友好关系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诗人晚年的朋友s.肯尼迪也说《芦笛集》是“惠特曼写友谊和民主精神的美丽诗篇”。这个观点是可以接受的,尽管组诗中有些篇什像《亚当的子孙》一样,写得略嫌浅露,很难避免人们的怀疑和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