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经济渐领风骚的当今全球社会,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否有捷径可寻?答案是肯定的,即进一步加大中华文明的创新经营度,高屋建瓴地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
一、参悟文化的本质
文化的概念因宽泛而庞杂,其定义多达数百个。若从全部的定义入手,容易迷失在文化的迷宫之中;若片面地在三、五个定义上落脚,找到的可能不是捷径而是繁冗之途。寻索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捷径,先须探究并参悟文化的本质。对本质把握得愈深刻,愈容易触摸到捷径之门。
人是文化动物,文化即人化,文化的本质应从人的本质中挖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斯洛认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层次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励志禅者发现,人之为人,乃因有追逐物质享受的需求,追求现世幸福的需要,追寻永恒幸福的渴望。抛却物质享受、现世与永恒的幸福诸范畴,人的本质便成一个抽象的空洞。而若不以人的本质为基轴,便难以把握文化的真髓。简言之,研究文化的本质,离不开对人的本质需要,作携时俱进的参悟。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人所熟知的话语。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物质与文化两大制造能力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不足的是,在物质享受普遍擢升的同时,当代中国人现世的幸福感却没有同步攀升,对永恒的幸福一说要么不知道,要么不相信。励志禅者认为,此种欠缺,恰恰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瓶颈”。
披览全球文明史不难发现,一种文化要有强韧活力,离不开对永恒幸福的不懈求索;一种文明要有持久魅力,离不开对永恒幸福的智慧解读。在人类社会已跨入第三个千禧年,全球村日益面临共同问题的今天,无论是维持物质享受,还是追求现世与永恒的幸福,六十亿人中绝大部分人皆期待一种文化——和谐文化,皆亟需一种文明——生态文明。身为炎黄子孙,何妨大胆设问: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能否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
二、聚力文化的高端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文化的高端是哲学,哲学的高端是信仰。提升文化软实力,若立于高端发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对文化本质的参悟,不难让我们领略这样一种境界,即如何构建符合全球村内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生态文明,乃是当代全球文化的高峰体验,一种对人的异化真正说不的文化高端。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主动从虚幻的自然主宰回归到真正的自然之子,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之间的重新谐和,生态文明是对席卷全球的传统工业文明的一种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生态文明是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诸文明融合后的升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在当代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范畴。
2016年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迈开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此前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及其他资源消耗速度可怕,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负面因素,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是难以为继。
危机蕴含着机遇。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的中国,继续采取拼资源的发展方式,不仅拼不过美国、俄国等资源大国,且会让已经恶化的全球环境更是雪上加霜。通观历史,中华文明从来就不是损人利己的文明,损人损己的粗放发展模式必被渴求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所舍弃。
当然,光是放弃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不足以让中华民族真正复兴。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当代,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在这个日益变小的星球上,中华文明应有一种使命感。什么样的使命感呢?即中华文明应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中流砥柱,人类文明因有中华文明的襄助而更加健康。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捷径是主动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
三、以信仰重塑信仰
信仰是什么呢?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本体、基础和根基,是人类精神的核心行为,若用一个最宽泛、最基本的词来形容,信仰即是终极关怀。感性地说,信仰是生命意志的君王,人类情感的甘泉,自在生活的秘要;信仰是政治的精神导师,道德的思想保姆,艺术的内在灵魂;信仰是人类的性灵家园。
信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个人若无信仰,便无幸福可言;一个组织若无信仰,终是乌合之众;一个国家若无信仰,必无远大前途;一个民族若无信仰,难以长存于世。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关乎维护全球村内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亦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固然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复兴,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当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无法回避一个重大的课题:如何重塑中国人的信仰?
信仰至少可包括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一个人或许可以没有宗教信仰,如可以不信基督教、不信伊斯兰教、不信天主教,可以不信道教、不信佛教;也可以没有政治信仰,如既不信共产主义,也不信资本主义;但生而为人,却不能没有人生信仰。一个人的人生信仰就是他所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提出重塑中国人信仰的课题,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国人既无宗教信仰亦无政治信仰,甚至没有好的人生信仰。其所持的人生信仰即是升官发财,即是及时行乐。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肆略,到处弥漫着道德败坏的空气,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吞食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
如何避免在这条不归路上越滑越远呢?始于足下的做法是建设两型社会,志存高远的举措是主动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
生态文明是全球人类的共同人生信仰,它认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的和谐,是地球人类最重要的事;生态文明亦是新的全球政治信仰,它尊奉建设一个和谐为本的全球社会,是人类最大的政治理想;生态文明亦是一种超级宗教信仰,它能对各大宗教作有机的整合,共同为全球的和谐服务。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生命、政治、宗教信仰划分的全然的信仰。
通过主动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去重塑中国人的信仰,可说是最具建设性、最少破坏力的一条信仰重塑之路。
四、软实力的大格局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呢?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方法的不同决定了格局的大小。主动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无疑将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大格局。
如何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呢?首先应将生态文明升华为一种信仰。迄今所论的生态文明,尚只是一种新颖的知识概念,一种推荐的文明标准,一种保护环境的初步实践,尚没有哪个国家提出,应把生态文明尽快拓升为一种全球信仰。
其次,需要进行信仰学说的创新。通过整合各种文化、文明资源,
建立一门全新的生态文明信仰学,以指导生态文明的信仰实践。第三,需要进行信仰组织的创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通过培植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让生态文明的信仰落实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并化为具体的信仰实践。第四,需要进行信仰传播的创新。如可在博鳌论坛设立全球生态文明奖,类似于诺贝尔奖一样,每年奖励那些在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及个人。诺贝尔奖尚只包含化学、物理学、文学、经济学、和平奖等项,现实的情形是,设立生态文明奖的重要性愈日益突出。
如果说,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一个根基的话,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便是一个最厚实的根基;如果说,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一个灵魂的话,引领生态文明的全球信仰便是一个最强韧的灵魂。基于此根基与灵魂,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不失中华文明的泱泱气度,也才会有真正的大格局、大气象。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