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是路遥在《人生》开篇引用著名作家柳青的一句话。每次翻开《人生》,我都会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自禁地重复朗读这句包含丰富人生哲理的话语,同时,心平气和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开放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聪明能干、才貌双全的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进入梦寐以求的城市,回到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那时的他已经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又能使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才华横溢,对人生充满信心的他又怎能安于现状呢?由于久未联系的叔叔转业到地方做了领导,不久后,他当上了县里的通讯干事,成了城里人关注的焦点。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他在城里大显身手,工作相当出色。但是终于有一天,高加林进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家乡,他的所有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实现。他无法承受这份突如其来的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初读《人生》是八十年代初,正是自己高中毕业的时候,那时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于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办学条件还比较困难,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几乎成了莘莘学子实现理想的唯一选择。可是,国家每年招收的大中专学生不多,全校几百名学生没有多少个能考上大学。面对人生的转折,吃商品粮的同学毕业后有的转考了技校,有的参加了招工考试做了工人。而我们绝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的学子只能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面对人生的抉择,我们无可奈何,那时的我们不就是《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吗?但是对人生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的热血男儿怎么能够被命运所困呢?为了冲出贫困落后的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自己和高加林一样,在城市中也曾寄人篱下,做过许多不同种类的临时工作;不同的是,自己没有他那有“靠山”的叔叔,那时的自己,不断穿行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做过新时代的农民,当过教师,做过临时工和勤杂工。1996年,自己孤胆南下闯荡,成为千万第一代打工者中的一员。一次考试、求职面试,又一次考试、求职面试,无论是做编辑记者,还是做合同工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在什么困境中,自己一直坚持努力学习,勤奋写作,始终坚信天道酬勤,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弯腰,永远坚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一切机遇总是向着有准备的人而来的,在经过一番艰难打拼和努力奋斗后,自己在城里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面对这一点点成绩,自己既没有忘乎所以,也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珍惜机遇,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回顾昨天,自己能够成功,也许是《人生》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的结果吧。www.lvyougl.com
说起对《人生》的感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18岁时我再度高考失利,应聘了五六个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去当送杂志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踩三轮车呢。”著名导演贾樟柯说:“30年阅读史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读一本好书,听一首好歌,看一场好戏,乃人生之一大乐事。书是一面镜子,能看到他人之长,能发现自己之短。自从结识了路遥的《人生》后,我把《人生》作为了自己人生的坐标,愉快的时候读一读,失落的时候读一读;成功的时候读一读,失败的时候也读一读。《人生》不仅引起了自己对人生道路深深的思考,而且,它还深深影响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改变了自己人生的道路。
《人生》不愧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从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作者:胡鸿)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