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胜
我闲着没事,就爱好写诗。写诗是我晚年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当我的诗歌在报刊、网络发表后,心中无比的高兴。近日,我收到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寄来的通知,我今年上半年写的律诗《怀念焦裕禄》,被中华散文网等评为二等奖,现又入编《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代表作全集(2015年卷)》。
我从上中学时,就开始写诗,那时,只是对诗歌有一点好奇,写着玩罢了。自从,参加工作后,读的诗也多了,渐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写上了瘾。从企业报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报,如《香港文学报》、《诗词百家》、《中国国门时报》、《中华合作时报 茶周刊》、《江苏交通》、《江苏保险》、《江苏集报信息》、《江西电力报》、《老年日报》、《贵州老年报》、《快乐老人报》、《晚晴报》、《山西邮电》、《邮政周报》、《海南农垦报》、《医师报》、《投资时报 黄鹤楼周刊》、《健康之友》、《大众健康报 老伴周刊》、《文萃报》、《长江航运报》、《邳州日报》、《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徐州邮政报》、《集报家》、《新南医》、《嘉禾人寿报》、《运河书苑》、《神韵》、《百姓嘹望》、中国离退休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安全管理网、岳阳人大网、怀化人大网、河南内乡亲民网、贵州松桃网、安徽土地网、金寨在线、张家口在线、读者在线等报刊和网络采用了我的诗歌。情感体验的温暖和意义寻觅的苦涩交织在这些诗中,使这些诗在回忆生命之旅的逼真细节中,带给人诗意的愉悦和智性的感悟,这是生命流逝中的诗意感悟。
诗歌,是一种进入灵魂的语言。因为热爱和敬畏,我选择了诗歌;因为诗歌,我选择了有信仰的学习和有尊严的生活:远离中心,去其浮躁,默默地做普通人,干自己热爱的事。
思想立意是诗歌的旨归,诗歌的精神体现。中国传统诗歌无不注意诗的思想立意。
写诗从构思开始。构思要做到新、奇、巧。一定要精心构思,要有奇特的想象、新鲜的比喻,使大众话成为诗歌,成为美。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意构思,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需要另类的思想和眼光,敏锐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事物,提炼事物的本质。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提炼诗情,选取角度,布局谋篇,锤炼语言,增加美感。通过文字慢慢将生命转化为诗。自然,开阔,面目清晰。立意新颖,格调高雅,方为诗中上品。诗歌用语,应当以天然朴素为上。
诗歌在遐想中开始,也在遐想中结束。从浪漫主义开始,也从浪漫主义结束。诗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筑师”,你把这些字、词的“砖瓦”放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你的本事了。
我曾迷恋普希金、裴多菲、莎士比亚,在他们的诗里我找到了温馨、忧郁、智慧、道义。我情愿用他们的诗消解我所有的烦与愁、沮丧与苦痛,融化我全部的爱与怜、得意与期冀。中国的当代诗作,我喜欢诸多经典,像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那样更多更好的歌颂党、歌颂祖国的优秀诗篇,激励着人们的爱国热情。
我的诗歌跨越了中国改革的历史与现在,也牵引出我的感情从希望到爱到遗憾再到希望的复杂变化过程。可以说,我的《诗歌集》(已整理好,待出版)完美地表达了我的初衷。我无意要去分析那些所谓的诗学诗意,去反复强调论证诗歌基本的结构和韵律,我只是想安静地写好每一首诗,欣赏每一首诗,被一首诗感动,哪怕是泪流涕零,就值了。
笔者愚见:不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现代诗,谁喜欢啥就是啥。不应把本来就没有多大意义事情搞得过分复杂化;同时也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叫做“诗”。
诗歌要有三气,即:大气、灵气、底气。
从三气入手,讲究的是谋篇布局,大处着眼,也就是立意。
1、大气,讲的是要有时代气息,让读者触到时代的脉搏。
2、灵气,讲的是表象与内涵的幻化关系。
3、底气,指的是诗中的内涵(信息)要丰富,传递感情和信息要多角度,大纵深,多方位。
还有,就是诗歌写作一定要抓住情、理、事,就艺术而言不仅要有节奏感、形象感、质感、动感,而且尤其要有力度、硬度、广度、深度。情感是诗歌的魂,乡情、亲情、爱情、友情、历史、江山、事件、心绪,这一切都附着着悲伤、忧郁、愉悦、欢畅等诸多情感要素。尤其涉及到写人,情感是第一要素。
诗有什么意义?……除了生存。还算我幸运吧?我没活在战国时期,不必像屈原那样问天;我没活在战乱年代,不必像闻一多那样喋血。当然,我也为自己抱憾,无法穿越回唐朝宋朝,像崔护那样咏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像陆游那样哀怨“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在诗歌里,即为诗眼。“诗眼”往往在诗歌的结尾处,这正是一堆干柴的底部。
我认为:爱诗、读诗、写诗是一辈子的事情。诗,不但神,而且圣。它是美学,也是哲学。它沉淀历史,也昭示未来。我的每一首诗歌,都是用泪水和血液写成,或灵动飘逸,或粗犷豪放,或婉约清丽,或苍凉幽壮,或从容淡定,或朴拙厚重……希望能带给读者一点点感动、芬芳、温暖与光亮。今后的路还长,一路走过去,花自会次第开放。
我笨拙,但我依然写诗。再小,疼痛在;再拙,温暖在;再弱,光亮在啊!
我的感悟:写诗与为人息息相关,文章与生命内在相连。我可以不高大,但必须高尚;可以不深刻,但必须深情。诗歌创作,贵在一个炼字。炼字,炼句,炼意;尤以炼意为上。诗歌以炼意为上,不是说字句的锤炼就无足轻重;而是说琢句琢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诗歌的特质是高度凝炼概括,这就须要靠意境的深入开掘和高度升华来完成。达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想象是一切艺术之母,更是诗歌根基。我始终坚持认为想象是诗歌的重要因素,是区别诗与非诗的主要标识,是诗歌的硬道理。
诗歌,要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反映一个时代的鲜明特性,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人性的关爱,拥有博大的情怀。将精神融入诗歌,让你体会到生命的色彩。当下诗坛,派别林立,诗人众多。在一些优秀的诗人那里,抒情性悄然退去,叙述性得到张扬。对传统的创新,更需要诗人具备对诗歌世界的独特的发现和发掘的能力,否则,其写作不仅很难彰显魅力被人接受,而且很有可能淹没在平庸趋同的潮流之中。长短相间的句子,错落有致;舒缓的语气,柔软的语调,荡人心魄,很好地彰显了诗歌语言的魅力。
诗歌,是心灵被打开时突然绽放的光彩。像一口铜钟,被突然撞响:敞亮,自足而饱满。诗歌从来无须乞求于谁,诗歌只期待有想象力的读者。在小说、散文拼命讨好读者、讨好市场的时候,没法讨好的诗歌最独立也最冷落。诗歌处在边缘之边缘,更是令人无奈的处境。让我们一起努力,坚守诗歌的精神家园,用诗歌呼唤自由,用诗歌反映心灵,用诗歌歌颂生活。
用诗歌书写生活中的感悟不仅是我的爱好,还是我快乐的生活源泉。历时18年,我创作出五六百首律诗、现代诗歌。目前,我正在进行整理这些诗歌,准备结集成书。我写诗歌,一则是为了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二则是想让社会承认自己,以全面地展示我的才能。
学写诗歌,让我快乐过好每一天。我不是诗人,但是我可以喜欢诗、读诗,品诗,写诗,用诗歌去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感谢诗歌,是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美化了我们的简单生活,听简单俗气的我可以诗意的活着。这就是一个爱诗、读诗、写诗人的感悟。写诗让我开心,让我快乐!天天有事情可做,忙于其中,乐在其中。为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因为爱,我不能不接受诗歌给予我的孤独,
因为爱,我不能不接受诗歌给予我的痛苦。
在诗作的天地间,我纵横驰骋,好不快活!希望这些拙诗,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感动。
好的诗人总是在语言中寻求克制之术。可以执着于细节,但必须有大胸怀。“功夫在诗外”。应常思常在。因为它是真理。
感谢诗歌,是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美化了我们的简单的生活,让简单俗气的我可以诗意的活着!我用心写诗,诗也反过来涤荡着我。往往是,写着写着,就触及灵魂了,就气壮山河了,就云飞天外了。这个情境下,忽然感觉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么寂静,那么清醒,那么干净,那么轻盈。如此说来,诗确实挺神的!我一直在写诗,不离不弃。早年写诗,主要是给报刊给读者,顺便换些柴米油盐。现在呢,主要是为自己,写起来惬意,读起来舒服。日久天长,丢失了也不足惜,毕竟那感觉、那意象曾经汹涌于心海了!
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具有鲜明的中国诗歌特色。我们要按照中国诗歌特色规律来用心写诗,才能写出精品。一首好的诗歌能让人彻夜难眠;一首好的诗歌能让人泪流满面;一首好的诗歌能让人披荆斩棘,冲锋陷阵。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期待当代诗坛早日出现诗歌大师和经典作品,哪怕各领风骚数百天。我不是诗人,但是我可以喜欢诗、读诗,品诗,写诗,用诗歌去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去歌颂美好的世界。这就是一个爱诗、读诗、写诗人的感悟。(作者:陈景胜)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