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胜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天上主管云的龙抬头的日子。民间流传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还说:“二月二,炒大豆,龙升天,粮万斗。”为此,人们把二月二这天叫做“春龙节”。
过去,每当春龙节到来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农村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河边或井里打水,将水供奉在祖先牌位前,点油灯、蜡烛、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引水龙”。有些农家这天早上炸油糕、炒大豆、爆米花、吃腊肉,这叫挑龙头。是祝愿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春龙节的历史悠久,1800年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了龙。他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农历二月初二,正值大地回春,春风送暖,那些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人们想象中的龙也抬头了。
与“龙”有关的是:“引龙”和“忌针”。二月二日,视为“龙抬头”,这一天,各家都要早起汲水,或以灰线引至门,或开庙门祭龙神,这就叫做“引龙”。“引龙”习俗,反映了人们渴望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忌针”,《燕京岁时记》有明确的记载:“(二月二日)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可见,也是表示对龙的尊崇。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女人,在河边喝水怀了胎,十月之后生了一个男孩,男孩身上却长了个尾巴。女人把孩子藏在家里偷偷地养着。男孩一天天长大,亦一日一日地顽皮。他一顿能喝一缸水。有一天,趁着母亲不在家,他自个跑到河边去喝水,被人发现了。从此,男孩和母亲常遭人白眼。终于有一天,男孩受不了憋屈,趁人不注意从窗户跑出去,飞往天上去了。他娘边哭边追边喊,她娘每喊他一声,他都哭着回头看一眼,每看一眼,地面上就现出一汪水滩。那些滩,后被人称作“望娘滩”。男孩说,娘啊娘,你莫哭,以后每年二月二,我都会回来看你。人们才知道男孩是条龙。
果然,每年二月二,那条龙都回来看亲娘。而他的娘,也会炒上一些豆,让他吃饱回天庭。他们住的那个村,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因为龙来时,总会挟来一阵小雨,“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也成了人们相互传颂的民谚。
至今,在我国北方民间仍广泛流传着一句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这一天也叫“春龙节”。
那么,二月二为何炒大豆、爆米花呢?在民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做了皇帝,惹怒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便谕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行云布雨,谕旨风婆婆三年内天天刮风不止。不久,人间苍茫大地,赤日炎炎,狂风四起,庄稼枯黄,哀鸣遍野。司管天河的龙王不忍看到人间这种凄惨景象,竟不顾玉皇大帝之命,为人间降了一场透雨。玉皇大帝闻之大怒,将龙王打下凡去,压在昆仑山下,并降旨立碑曰:“龙王降雨犯天条,应罚人间千秋罪,若要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老百姓为救龙王,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哪儿也找不到开花的金豆。怎么办呢?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炒大豆、玉米爆花代替“金豆开花”。玉皇大帝看到人间千家万户金豆开花,龙颜大开,只好传下谕旨,将龙王招回天庭,刚好这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从此,民间留下了二月二龙登天的传说和炒大豆、爆玉米花的习俗。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