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记忆力:它们有什么区别?——比较记忆法
在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己、已、巳三个字,要求同学们在五分钟内查出这三个字的意思并记住这三个字。五分钟后,老师果然擦掉了这三个字,并叫同学起来回答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完全记住,有些同学虽然记住了,也是靠死记硬背的。这时候,老师叫到了凯凯,凯凯说:“‘己’是自己的‘己’,‘已’是已经的‘已’,‘巳’是干支次序表中的 ‘巳’。记忆的时候,我比较了一下这三个字,发现三个字的外形很像,但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就是封口上,于是,我就记忆为‘不封口为己,半封口为已,全封口为巳’”。
听了凯凯的回答,老师非常高兴。
为了记住相似的内容往往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区别,上例中的凯凯就是对三个字采用了比较才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的。比较记忆法就是对相似而又不相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以至把握住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的记忆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精确地认识各种事物的固有特点,也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
比较记忆法主要有两种比较技巧:
一是同中求异。
在记忆过程中,你会发现有许多事物都具有相似性。因此,在识记过程中,要在事物的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不同点。因为事物越相似,则记忆越易发生错识。有的细节往往是某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关键,要记得准,记得精确,不出或少出差错,就要把容易混淆的事物的细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每个事物的特殊点,从这些特殊点去记忆。
如:在记忆以下几个相似的字时,就可以运用同中求异法。
烧(shāo)、浇(jiāo)、绕(rào、rǎo)、挠(náo)、侥(jiǎo)、饶(ráo)、晓(xiǎo)、娆(ráo)。
可以这样来记忆:用火烧(shāo),用水浇(jiāo),用丝绕(rào、rǎo),用手挠(náo);靠人是侥(jiǎo)幸,食足才富饶(ráo),日出为拂晓(xiǎo),女子更妖娆(ráo)。这样,通过把相似的几个词放在一起组词后记忆,不仅不会记错字,而且对这几个字的意义也更加明了了。
二是异中求同。
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只要你认真去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记忆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的,要有效地进行记忆,就必须确定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越紧密,记忆便越易建立和巩固。如果只看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而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点,就很难把它们保持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如:13的平方为169,14的平方为196。13和14的平方本来是不同的,但是两者的相似之处就是169和196中只有6和9的次序是不一样的,数字却是一样的。
再比如,地球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为1.49亿公里。两者的一个是面积,一个是距离,显然是不同的。但是,相似点有两点,一是,都是跟地球相关的;二是,数字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单位,面积为平方公里,距离则为公里。
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用一种表格或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如: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原生质的合体 物质代谢 能量的贮存 异化作用 能量的释放 原生质的分解 一个用心编制出来的图表,会使你思路清晰,记忆深刻,以后要回想时,只要想到这个表格,表格上的其他内容都能够轻松地想起来,这样,记忆的内容就非常牢固了。
【练一练】
1、运用比较记忆法记忆下面的内容:
(1)、自然数与整数。
(2)、汽化与液化。
(3)、分子与原子。
(4)、“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参考记忆:
(1)自然数即正整数(1、2、3、4、5、6、7、8……),其性质是:有最小,无最大,有顺序性,永远可以施行加乘两种运算。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其性质是:无最小,无最大,有顺序性,永远可以施行加减乘三种运算。
(2)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②液体汽化时吸热,气体液化时放热。
③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温度,另一种是加压。
(3)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
(4)“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 ”都是统一国家内部的战乱,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①“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初汉景帝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初晋惠帝时期。
②“七国之乱 ”是七王联合对付朝廷,“八王之乱”是八王混战。
③“七国之乱”三个月内被平定,“八王之乱”历时16年。
【小秘诀】
不管是哪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时,必然会有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就看你怎样去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喽!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