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民以食为天”这是全人类的共识,中国人的“食”有两个含义,一是食物,一是吃。我们中国的吃法,从工具上看,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是我们用的筷子,筷子是中国人首要工具。
筷子的哲理有三个层次,第一,筷子本身以一双呈现,一只筷子或者单数筷子,不成其为筷子,这是名副其实的好事成双的必然要求。
第二,筷子的功能发生作用有赖于一双筷子和人的一只手的协调配合,筷子显现出人的主体性。
第三,一旦人手执筷子,那么筷子和手就融为一体,筷子就是手的延长,筷子就发挥了手的功能,这时候,既不是无手的筷子,也不是无筷子的手,手中的筷子就会在碗里夹菜游刃有余,仿佛是“天人合一”!
这就是筷子文化的文明体现,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全人类的高超的智慧!
筷子古代叫箸(箸者,助也,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也叫筯,还叫棶,因为 箸 和 住 是谐音字,有停住、不吉利的意思,后来就用停住的反义字”快“加个竹字头,就成了现在筷子名称的由来。(清朝赵翼曾引用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说:「起於吴中。凡舟行讳住讳翻,故呼箸为快子」)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饭是用手抓的,但是在吃非常热的食物的时候,因为烫手,拿不住食物,所以就必须借助木棍。这样,人们就不知不觉地练出了用棍子夹取食物的本领。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就用树枝、竹根、动物骨骼来做成筷子使用了。到了夏商的时候,牙筷和玉筷已经问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铜筷和铁筷。到了汉魏六朝,各种规格的漆筷也生产出来了。没过多久,又有了金筷、银筷。现在,美观大方的各种筷子就更多了,其中最珍贵的要数象牙筷、犀角筷和乌木镶金筷以及多种玉筷。但人们最常用的还是竹筷、木筷。
古代的时候,当官的人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炫耀门第高贵,请人吃饭的时候常用典雅的牙筷和金筷。古籍《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不久丧母守孝时,所有的高贵的筷子都不用,而用白竹筷子,以表示孝敬母亲。此外,帝王之家一般都用银筷,目的在于好检验食物中有没有毒。此外,民间嫁女的时候,嫁妆里必定少不了筷子,因为有“快生贵子”的意思。古时人死后,冥器里也必定少不了筷子,说是供亡灵在阴间用。此外,古时的筷子还起着军事上的许多其他物品无法代替的作用:张良用筷子对刘邦作形象的示意,帮他制定了消灭项羽的策略。刘备还在宴会中故意丢失筷子,在曹操面前表明自己是无能胆小之辈。唐玄宗曾将筷子赐给宰相宋憬,赞扬他的品格像筷子一样耿直。永福公主在自己的婚姻上不服从父皇之命,以折筷表示自己决心已下,宁愿折断也不弯曲。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筷子诗、筷子谜语、筷子歌舞杂技等。
关于筷子的名称,各个时代叫法不同。先秦的时候叫“挟”。秦汉时期又叫“箸”。隋唐的时候称“筋”。李白曾有诗句描写道:“停杯投筋不能食”。直到宋代的时候,才有“筷”的称呼。
筷子使用轻巧方便,在1000多年前先传到了我们的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明清以后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别小看使用筷子这件小事,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科学发明哩!到了现代社会,科技工作者曾做专门测验,证明使用筷子可以牵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几十条肌肉。而这些关节和肌肉中的神经,又和大脑相通。所以,用筷子有益于益智,使用筷子会助你心灵手巧。
值得一提的是筷子的改进。到了明代,箸的发展特别明显的一点,首方足圆。所谓“首方”,即是上部为方形;“足圆”,即箸的下半部为圆形。明代以前无论是银、铜、竹、木、牙箸等,大多为圆柱体,也有六棱形,但四方形极少,可是明代箸却以首方足圆为特征。由前代的首粗足圆柱形箸改为首方足圆体,看起来变化并不大,但这一小小的改革有三大好处:
l、首先圆柱体筷箸容易滚动,而民间称之为四楞箸的首方足圆箸,不会滚动,设宴待客放在桌上很稳重。
2、四楞箸比圆形箸更稳当的橾纵,如吃拔丝类菜,方头筷握在手中用力拨菜也不易打滑,吃面条更得心应手。
3、四楞方箸为能工巧匠在箸上题诗刻字雕花提供了艺术发展良好条件。圆柱体筷箸难以表现绘画刻字,方箸不但可以两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大的画面。
当年尼克松访华时专门练习过筷子夹菜,中国筷子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英国最新出版一本名为《筷子瘦身法》的书中说,使用筷子进食是东方人保持身材苗条的原因之一。书中建议西方读者使用筷子进食,达到减肥目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厨师君子·巴伯。她在书中写道:“使用筷子吃饭能减缓进食速度,因此你的饭量会随之减少。”由于人的大脑需要大约20分钟才能获得饱腹感,狼吞虎咽容易导致过度进食。
英国《每日电讯报》饮食专栏作者赞茜·克莱今年1月16日撰文讲述自己实际验证这一理论的经过。
克莱发现,用筷子把食物从盘子成功运送到口中需小心行事,因此让人更集中精力,放慢进食速度。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养成小口吃饭的习惯,因为使用筷子夹大块食物总有摇摇欲坠之感。此外,用筷子夹起食物还能避免沾上过多高热量酱汁。
克莱说,尽管使用筷子进食有诸多优势,但自己眼下仍不打算抛弃刀叉。
筷子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哲理,那就是筷子的长度,我们现在用的筷子一般在20CM到25CM,不长不短,正好。这也是先人不断总结出来的结果。筷子短了,不好夹菜,特别是吃火锅还容易烫手。筷子太长,虽然相当于把手伸得更远,但是却无法把你夹的菜送到嘴里。
所以,当我们进餐时拿起筷子时,既不要忘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不要忘了不要把手伸得太远,一切皆有度啊!
这是我们先人的谆谆教诲啊!
这是先人给我们的恒久的精神食粮啊!
我们理所当然要拜祖啦!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