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天摇地动的那一刻,给灾区人民留下了深深的伤痕。4月12—14日,在芦山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重访灾区,看到在这片充满新生力量的土地上,各项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国科学社会网2014年4月18日)
震后一年,在“民生优先、住房首位、科学重建”的重建思路指导下,芦山地震灾区这片充满新生力量的土地上,正展露出动人新颜。
灾后重建要跳出“灾区”这个概念圈,实行再生性跨越式重建是我们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这一点在芦山地震重建中被运用的非常好。比如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第二安置点,已完成主体施工的17幢安置房全部采用轻钢结构,不但能抗8级地震,还每平米减少200元的成本;再如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一期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灾民的土坯房全部换为小楼房,村民对房子赞不绝口;而石棉县挖角乡挖角村6组的重建房屋,每家不但沼气、太阳能、光纤能入户,甚至实现了wifi全覆盖。种种迹象表明,紧张有序的灾后住房重建工作已经清晰地勾勒出灾区人民的美好未来。
灾后重建并不是简单还原过去,重建是起点更高的建设、是水平更高的发展。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相比,有了进一步的调整。首先政策上从“举国援建”到调整为四川省“地方负责制”。雅安灾区人民面对地震灾害并没退缩,而是重新构筑产业发展:在蒙顶山区,新建起了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在汉源双溪乡,村民利用“桃花节”,改善并增加旅游设施,做起更多农家乐;石棉县迎政乡的枇杷早已畅销全国各地……
灾后重建不是把灾区恢复到灾前的水平就可以完成的,还要全面提升受灾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重建的同时,也需要精神的重建。有了汶川灾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我们相信,芦山地震灾区文化重建也很快会投入建设。芦山地震灾区正在建设的短波电台,就曾在汶川地震重建中有效避免了灾区“孤岛”的出现;露天播放的“坝坝电影”在灾后重建时期,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抚慰受灾群众的心灵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芦山地震灾区在经由撕心裂肺煎熬的痛苦考验之后, 能从伤痛的束缚状态解脱出来,脱胎换骨,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升华转变。“三年完成重建、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一定会圆满完成。(胡君奇)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