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网民举报,微信平台中一批公众账号以“揭秘”、“真相”为噱头,打着“你不知道的历史”、“这才是历史”、“我知道的历史”等旗号,捏造事实,歪曲历史,混淆视听,大肆传播歪曲党史国史等违法和不良信息,呼吁严厉查处。国家网信办随即展开调查,依法关闭了133个相关微信公众账号。
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平台大肆诋毁党史国史,这固然体现了当前我国互联网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但笔者认为,究其根源,这些妖言惑众者之所以有空子可钻,他们的谬论之所以有广泛的受众,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只唯心不唯实,从而产生各种窥私臆断,任由意念歪曲历史。当前网民中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奇的事物。在信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有传声筒,每个人都有权力评说历史,年轻人反而认为正史枯燥乏味,转而向网络犄角旮旯寻求自己心中的“历史”,这一现象非常值得社会的关注。
历史素养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青年一代既是历史的传承者,又是新历史的创造者。他们若不懂历史,不敬畏历史,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我们的国家则没有未来,徘徊于历史糟粕的回旋中。因此,年轻人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个人的成长、国家的繁荣都至关重要。
年轻人以“史”修身,才能志存高远。青年的理想有多高,国家的梦想就有多大。“利”字当先的市场经济时代,“理想”,常常是指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但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发展,关键在于年轻一代能否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要超越对一己之利的追求而去关心国家命运,甚至为国家的“梦想”而拼搏,这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而是决定于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笔者认为,年轻人修身立志的最佳途径,是读史。
翻开历史的画卷,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真理,多少英雄豪杰抛洒热血。历史何其浩瀚磅礴,每当我们置身其中,总会感受到历史正义洪流的涌动。年轻人必须从历史伟人身上学习读懂伟岸与正义,这样耳濡目染的“修行”,唯有读史才能实现。古今中外,许多伟人都是在历史中修身立德,树立报国宏志的。毛泽东自幼嗜书如命,史书为最;周恩来曾苦读《史记》,“深有所感,愧未能及”;拿破仑自幼爱读历史人物传记……历史以其巨大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德行,涤荡人们的灵魂。
年轻人以“史”为鉴,才能少走弯路。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的成长都难免走弯路。年轻人阅历不深厚,性格不成熟,成长之路更少不了迂回曲折。而历史恰恰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古人的经验教训给予年轻人正确的指引,弥补年轻人生活阅历的不足,从而避免了许多弯路。
因此,学习历史不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如数家珍,而是能够汲取历史中的“营养”,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对历史脉络的客观推理,总结古人的经验教训,学习古人的德行智慧,从而促进自身成熟。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才是历史最大的现实意义。早在1920年,毛泽东在致好友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因之“劝大家读历史”。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一笔历久弥新的财富。
年轻人以“史”为本,才能开创未来。习近平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国家对待历史的态度,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待历史的态度,将深刻影响其未来的走向。“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新时期的年轻人更要学习国史党史,以“史”为本,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以“史”为本,就是要铭记历史。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曲折而沧桑,尤其近代以来,更是饱受屈辱。无数先烈为拯救国家民族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年轻人唯有铭记历史,方知珍惜感恩;以“史”为本,就是要敬畏历史。不搞碎片化、庸俗化、娱乐化的解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史料进行求证。年轻人唯有敬畏历史,方有真知灼见;以“史”为本,就是要捍卫历史。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要敢于揭穿一切妖言惑众、祸害人心者伪善的面具。年轻人唯有捍卫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时间是条永不间断的河,历史与未来没有分界线。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永远无法把历史从时间长河中割裂出去,正如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每一点一滴的过去都在参与塑造今天的我们。年轻人唯有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才能把握现在,才能开创未来。(作者:王佳星)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