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魏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國家,屬於戰國七雄之一。由魏文侯於前403年為周威烈王冊封為侯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有淮、潁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自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現時是開封的大梁後,魏國亦稱梁國.
建國
公元前453年韓、趙和魏脫離晉國(春秋時期),將其地三分而獨立,晉國滅亡,史稱「三家分晉」。
崛起
魏國的國力在頭兩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時達至頂峰。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門學者為師,命樂羊為將攻取中山國,吳起為西河郡守,西門豹為鄴縣令。又任用李悝進行變法,『』盡地力之教『』,鞏固了經濟。李悝還撰寫了中國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經》。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16年,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公元前416年魏國攻取中山國。公元前416年至公元前416年,魏國聯合趙國、韓國進攻齊國,掠入齊長城。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三晉聯軍又多次擊敗楚國。魏國盛極一時。都城在大梁。
衰落
戰國中期,魏國仍然比較強大,但是齊國、秦國等國的崛起對其形成了威脅。到第三位君主魏惠王即位時,主要集中於經濟發展,包括在黃河開發灌溉計劃。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但與此同時,魏國的國力卻正慢慢的消退。由於這段時期的魏國不斷東侵,其在東方的優勢在一系列戰爭中多次受挫,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中兩敗於齊國。然而,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首先稱王,召集逢澤之會,率諸侯朝見周天子,仍具有相當威望。在西方,經過商鞅變法從而逐漸強盛起來的秦國奪取了西河地區(一個位於現在陝西山西邊界黃河西岸的畜牧和戰略要地),此後更是不斷受到秦國的侵擾。
合縱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中,秦國的軍事力量打敗了魏國和韓國聯軍。兩國此後再也沒有力量單獨向秦國發起挑戰。之後由於秦國不斷的壓迫,局勢越來越嚴峻。這時,公子無忌出現,並於公元前247年與其他五國聯軍,對秦國的侵攻軍迎頭痛擊。公子無忌又名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不過,戰後魏王對他開始猜疑,並免去他的要職。於是信陵君終日借酒澆愁,並含屈而終。信陵君死後,魏國無力抗秦,國土被秦國慢慢侵奪。
滅亡
秦王政即位後,對魏國的壓力不斷加大。最後魏國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國將軍王賁攻破滅亡。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