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推动了以农业文明为鲜明特性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外加之商鞅、吴起等改革的影响,奴隶社会迅速瓦解,以仕大夫等新兴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制度迅速发育。生产力高速发展,商品交换高度繁荣,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更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城,为了抵御外寇,便于管理,集中居住的地方。外围用木栅栏、土墙或石墙围起来,称之为“城”。
“市”,人们用于商品交换的地方,长期固定下来之后乃称之为“市”。
“城”,以政治、军事为中心的形态存在。“市”,是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形态存在。人们为了便于政治、军事的管理和商品交换,将“城”“市”设在一起,即城市的产生。
当时的城市不但规模大,而且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据《战国策·赵策》记载:“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百家之邑相望也,”一万户人家的大城市与三百户人家的小城市相比,自然是大得多了。
城市建设的兴起,不单单是商品交换的繁荣。人们在商品交换的过程当中,自然也活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结果是,商品交换同时,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也在商品交换过程当中必然的产生了相互间的影响。对当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人们还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绝对没有春秋战果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城市化建设,两千多年以后的中国和西方国家比较,还没有完成。今天的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边远山区,人们还很大程度的,生活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面。商品交流不畅,文化闭塞,致使国民素质提高缓慢,生产力发展滞后。中国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果时期就已经给指明。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那就是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城市和农村的区别,除了城市便于管理和商品、文化交流以外,城市还优化了各种资源的配置,强化了社会分工。象春秋战果时期,城市的高速发展使更多的人从传统的土地当中走出来。他们结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去从事专业的商品交换,采矿、冶金、手工业加工、制造,文化、教育、科技等。各种专业队伍的确立和扩大,自然也大大的提高了各个领域的高度繁荣和快速发展。今天的中国农村,城市化建设还是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春秋战果时期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建立起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