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城市是王朝和各方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城市设有防御设施,或修筑高峻的城墙,或挖掘巨大的壕沟,或利用天然屏障。城市内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贵族居住的宫殿和祭祀祖先神灵的宗庙。城市内的居民都是聚族而居,聚族而葬,体现了宗族社会结构的特点。城市内还有手工业作坊,分工细致。
夏商时期婚制的主流是一夫一妻制,但贵族中一夫多妻现象非常普遍。贵族政治联姻的特征较为明显。夏商王朝与异族方国常常政治联姻,娶异国之女为妻,也将本国女子外嫁。
夏商时期的饮食用器有炊器、饮器、食器三大类。炊器主要有鬲、鼎、飌、罐、甑等,用于煮蒸食物;饮器有蒝、爵、繹、觚、杯等,多数为饮酒之器;食器主要有簋、豆、钵等。夏代多为陶器,商代则主要是青铜器。当时人们主要的进食方式是抓食,匕、勺、箸是比较常见的餐具。商代的食物中,谷物有粟、黍、麦、稻等。肉类食物有两类,一类是家畜,有牛、羊、豕、犬、马、鸡;一类是野生动物。饮酒盛行是殷商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上自商王,下至臣子,各级贵族均嗜好饮酒。酗酒荒政是商王朝腐朽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人和商人特别崇拜天神。他们把现实世界为“下”的世界,而把神的世界称为“上”的世界。上的世界有一个叫做“帝”或“上帝”的至上神,他统率日、月、星、辰、风、云、雷、雨等天空诸神和土、地、山、川等地下诸神,具有支配自然运行、主宰人间祸福的能力。商人还盛行用龟卜的办法探求神意。凡生老病死、出入征战、立邑任官、田猎农作、婚姻嫁娶、祀神祭祖,事无巨细,都要经过占卜,探明天神旨意,然后决定行动。祖先死后,灵魂也能降下福祸,但他们只是上帝和殷王之间的中介,地位不如上帝那样重要。
西周时期的国家形态表现为周王朝与诸侯国的不平等联盟。与夏商两代不同的是,这种联盟大多建立在家族分封的基础之上,相互间有着宗亲与姻亲关系,因而其联盟较之商代的方国联盟要密切和稳固。
城市依然是周王朝与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由于周王朝与诸侯国的纵向关系以及诸侯国之间的横向关系比较密切,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相对统一,等级比较明显。就规模而言,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诸侯的都城也有等级之别,贵族和卿大夫的封邑规模要小于都邑。宫殿和宗庙仍是城市的主体建筑,遵循“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原则。城市均有手工业作坊,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西周的婚姻形态与夏商时期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是,西周的婚姻已在礼制的规范下运作,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礼仪。这在本书第二讲已有介绍,这里从略。
西周的服饰通过质地、形状、尺寸、颜色、花纹来表现等级贵贱之别。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礼服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常服主要有元端和深衣两种,元端上衣下裳互不联属,自天子至于士皆可服之;深衣是衣和裳连在一起,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以服之。
周代饮食也体现出浓厚的礼仪特征,对各种场合的饮食行为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在饮酒方面,周人比较节制,周初曾制定严厉的禁酒措施,强制戒酒。但西周中期以后,酒禁放宽,饮酒风气渐浓。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