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区(正式名称为部)。每部派刺史一人,巡视吏治,称为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刺史所负责的那个区域称为刺史部,共13个刺史部,又称13州。
公元前89年,把首都长安附近的7个郡划为一区,置司隶校尉部。至此共有14个区。
但此时的刺史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刺史每年有固定时间巡视,岁末向丞相奏事,平时无固定驻地。
司隶校尉部[7]:
京兆尹(12)左冯翊(24)右扶风(21)弘农郡(11)河内郡(24)河南郡(22)河东郡(24)
豫州刺史部[5]:
颍川郡(20)汝南郡(37)沛郡(37)梁国(8)鲁国(8)
兖州刺史部[8]:
陈留郡(17)山阳郡(23)济阴郡(9)泰山郡(24)东郡(22)城阳国(4)淮阳国(9)东平国(7)
徐州刺史部[6]:
琅邪郡(51)东海郡(38)临淮郡(29)泗水国(3)广陵国(4)楚国(7)
青州刺史部[9]:
平原郡(19)千乘郡(15)济南郡(14)北海郡(26)东莱郡(17)齐郡(12)淄川国(3)胶东国(8)高密国(5)
凉州刺史部:
陇西郡(11)武威郡(10)酒泉郡(9)张掖郡(10)敦煌郡(6)金城郡(13)天水郡(16)安定郡(21)北地郡(19)西海郡(?)
并州刺史部[8]:
太原郡(21)上党郡(14)西河郡(36)五原郡(16)云中郡(11)定襄郡(12)雁门郡(14)上郡(23)
朔方刺史部[1]:
朔方郡(10)
冀州刺史部:
魏郡(18)钜鹿郡(20)常山郡(18)清河郡(14)赵国(4)广平国(16)真定国(4)中山国(14)信都国(17)河间国(4)
幽州刺史部:
渤海郡(26)上谷郡(15)渔阳郡(12)右北平郡(16)辽西郡(14)辽东郡(18)玄菟郡(3)乐浪郡(25)涿郡(29)代郡(18)广阳国(4)
扬州刺史部[6]:
庐江郡(12)九江郡(15)会稽郡(26)丹阳郡(17)豫章?8)六安国(5)
荆州刺史部[7]:
南阳郡(36)江夏郡(14)桂阳郡(11)武陵郡(13)零陵郡(10)南郡(18)长沙国(13)
益州刺史部[9]:
汉中郡(12)广汉郡(13)犍为郡(12)武都郡(9)越隽郡(15)益州郡(24)牂牁郡(17)巴郡(11)蜀郡(15)
交阯刺史部[7]:
南海郡(6)郁林郡(12)苍梧郡(10)交阯郡(10)合浦郡(5)九真郡(7)日南郡(5)
[]里数据为刺史部/校尉部所辖郡国数目,()里数据为郡国所辖县(侯国、邑、道)数目。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