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三年(1618,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军征明,十五日攻下抚顺。
“七大恨”是明满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标志。“七大恨”的具体内容,在明满双方都有记载。四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书七大恨之言”,遣四名被俘汉人持书,进呈明帝求和。
努尔哈赤所说第一恨,杀其父、祖,这既是事实,但又不完全准确。觉昌安、塔克世确是死于明兵之手,但一系“误杀”,是战乱之中误杀,不是蓄意杀害。二则是明军为惩掠边“夷首”阿台,因而出边,攻打古勒城,并非“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父、祖。三则事后明臣即承认是误杀,送还遗尸,给予敕书三十道,使努尔哈赤承袭祖职,为都指挥,后又以其父祖有“殉国忠”,晋为都督佥事,“长东夷”,蒙受“殊恩”,这也可算是弥补其过之举。
第二恨为明朝违誓出边,“护卫叶赫”,这一恨有些强词夺理,难以成立。建州与明辽东守臣立碑刻誓,仅仅是指双方不要越界,以免因采参伐木引起争端,并不是规定明兵不能逾越边境一步,不能出边。须知,努尔哈赤管辖的建州地区,也是“天皇帝”的辖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女真各卫都督、都指挥,皆系明帝臣仆,其地皆为国土,明廷当然可以派兵进入女真地区,调解纠纷,惩治违法之人。而且,明朝为什么要出兵边外,援助叶赫?这一点,努尔哈赤自己是很清楚的。
第三恨,伐木之争,此事曲在明朝,确系欺人太甚,实为大恨。
第四恨,明遣兵出边助叶赫,致使努尔哈赤已聘之女,被叶赫转嫁与蒙古,这就是当时轰动于世的“老女”之争事件。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布寨、纳林布禄贝勒等九部联军,为建州大败以后,第五年,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共同遣使,请求“更守前好,互相结亲”,愿以布寨之女布扬古贝勒之妹许与努尔哈赤,以纳林布禄之弟金台石之女许与代善,努尔哈赤遂备办鞍马盔甲等物为聘礼,又杀牛设宴,宰白马,盛酒、血,与四国“歃血会誓”,但不久,纳林布禄即背盟违誓,将金台石之女嫁与蒙古喀尔喀部斋赛贝勒,将布扬古之妹另许他人,初许哈达蒙格布禄,万历二十七年(1599)哈达亡后,又改许辉发拜音达礼贝勒,万历三十五年(1607)辉发灭国以后,又许与乌拉布占泰贝勒。四十一年乌拉亡,布扬古于四十三年(1615)将妹改许蒙古喀尔喀部巴哈达尔汉贝勒之子莽古尔岱台吉。布扬古之妹,艳丽多姿,是当时名传满蒙的美女,然而,佳人命薄,由于政治角逐,年方十五即已许聘,中经多次改聘,直到三十三岁,仍未婚娶,成为“老女”,最后嫁与蒙古,一年而亡,实为可悲。
已聘之女,而且是异常漂亮的美女,不能迎娶到家,反而被悔婚另许,当然是一大恨事。但是,这究竟应该怪谁?是努尔哈赤及诸贝勒大臣责备的援助叶赫的明朝?以第一次悔婚改聘来说,这时明朝不仅不援助叶赫,反而因叶赫数侵哈达而申斥叶赫。由此可见,努尔哈赤所谓悔婚另许之罪,加不到明朝君臣身上,这个第四大恨,根据不足,难以成立。
第五恨为明朝不许收割柴河、三岔儿、抚安三路庄稼,此恨与事实出入很大。所谓柴河等地,原来都是哈达王台、蒙格布禄辖区,努尔哈赤灭哈达后,就遣派人丁,大量耕种哈达旧地,但是,明朝政府不承认建州灭哈达的行动,认为这是叛逆不法行为,而且因为这些地方邻近叶赫,易起争端,威胁叶赫安全,威胁明境安全,故一直不允许建州人员住种收割。两疏讲得十分明白,柴河等地,是哈达旧地,明不许建州侵垦(因为明根本不承认建州之并哈达),建州也一再上奏具结,并立碑于石,保证不来耕种,但说归说,做归做,不管是具的甘结,或是立碑为誓,都不管用,仍然年年派人侵垦收获。就此而论,这个不许收谷的第五恨,又是强词夺理,缺乏根据,难以成立了。
第六恨为偏听叶赫之言,遣人侮辱建州,此事乃指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明使入境而言。《武皇帝实录》和《满文老档》皆载称,万历帝遣守备肖伯芝来,“诈称大臣,乘八抬轿,作威势,强令拜旨,述书中古今兴废之故种种不善之言”。但究竟作何“不善之言”,二书未叙。此事,万历四十三年正月兵部复辽东巡抚郭光复奏疏时,有所评述。兵部说:“今日筹辽,必以救北关为主。惟是奴酋反覆靡常,顷抚臣提兵出塞,遣羁酋佟修养性为间谍,遣备御肖伯芝为宣谕,谕之退地则退地,谕之罢兵则罢兵。……”《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二十八。看来,所谓“不善之言”,可能是肖伯芝宣谕抚臣意旨,责令建州退地退兵,不要耕垦哈达之地,不要攻打叶赫。努尔哈赤把此事列为明朝对他欺凌侮辱的切齿大恨,其理由似乎不太充分。
第七恨为明朝责令建州退还哈达,恢复其国,褊袒叶赫,此事前已论述,谈不上什么恨。
总之,努尔哈赤所谓明帝欺人太甚的“七大恨”,只有第三恨伐木之争,明朝全无道理,第一恨杀父、祖之仇,明朝应负其责,但不是无故蓄意杀害,而是“误杀”,并且明朝还承认其过,有所抚恤和封赏,其他五恨,理由都不充分,根据比较薄弱,都难成立。
“七大恨”的具体仇恨,固有很多不尽准确之处,但努尔哈赤利用这七件事来说明的主要论点,来表达女真——满族对明朝政府暴政的愤怒,却不是没有根据的。“七大恨”集中反映了女真十分痛恨的两个问题,一是明朝政府欺凌女真,二是明朝反对女真各部的统一,这是千真万确的,是为两百多年双方交往的历史反复证实了的。对于被视如禽兽的极端低贱的恶劣待遇,女真无不痛心疾首,十分愤恨。
“七大恨”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目标,是正义的,是合理合情的,女真就是应该统一起来,这是时代的潮流,民族的希望,应予以充分肯定,应当支持的,它对激励女真奋发图强,英勇冲杀,艰苦创业,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起了巨大的作用。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