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涌现大量“蚁族”,“津蚁”为希望奋斗

作者:记者邵隽来源:北方网 2009-12-10

一片大大的树叶,既是蚂蚁们的负重,也是它们希望的风帆。  “蚁族”

指老家在外地、留在大城市发展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他们和蚂蚁有类似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北大博士后、青年学者廉思经过2年社会调查后提出,“蚁族”已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在近两周的采访中,记者认识了十余位“津蚁”,他们年轻、乐观、渺小、坚强……

他们的脸谱逐渐汇聚成一个人——尽管渺小如微尘,却骄傲不服输;对啃老倚老一族显得不屑,毕业后几乎都没有再向家里要过钱,更没指望过靠别人的施舍度日;他们为了将来能过得更好甚至福荫后代,而坚毅隐忍地在城市扎下根须……

“蚁族”特征

▲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

▲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

▲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聚居村”。

毕业后的冬天屋里没有暖气

23岁的高奇来自河南省,天津某高校法学专业毕业,他曾经是学院学生会主席。今年大学毕业,在屡次遭遇求职不顺后,他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在一家证券公司任业务员,“其实就是拉客户到公司入伙买股票。什么都得从头学起。”他的口气里带着些自嘲的意味。

在王顶堤某小区两室一厅的屋子里,5个大男生蜗居在不足40平方米的空间里,空气里充溢着待洗衣物、烟草夹杂汗液的混合味道。

高奇告诉记者,这儿交通比较方便,坐公交车就可以到单位,附近小区里有很多像他们一样刚毕业或才工作几年的年轻人。“现在房租五个人分摊下来,每个人只要不到300元,这样子是可以活下去的。”

津城的寒冬,高奇的屋子里没有暖气,冷得让人缩成一团,高奇说停暖气是几个哥们儿商量后的决定,大家身体都好,白天都在单位或者外面,晚上冷,大不了提前钻被窝多盖几床被。

公司最初许诺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但是高奇现在每个月拿到手的只有800元。“这份工作先好好干着吧,毕竟要经常和人打交道,可以积累人脉和经验,很锻炼人。”高奇庆幸自己家没有负担,他说有些农村来的哥们儿每月还要往家寄钱,那是最苦的。

高奇虽然现在放弃了考研而是选择工作,但他始终相信,学法律的人今后一定有出路,“因为奥巴马都是学法律的,这在未来发达的中国是个趋势。”

看好滨海新区“我没想过回去”

女孩小丁在津城打拼已经两年多了,“我觉得我再熬一段时间就能熬出来了,等再积攒一些钱我就尝试自己创业,这种生活不会是一辈子的。”

小丁说,“刚开始的时候是最艰难的,过年的时候因为刚毕业手头的钱少得可怜,咬牙和父母说公司加班没有回去。”她憧憬着未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设计公司,把父母接到天津来过年。

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心仪的对象时,今年26岁的小丁沉默了。“大学时曾经有过一个对象,但是毕业后他去山东工作了。之后就一直一个人。每次听见妈妈问我终身大事那欲言又止的口气,我就说,等把这阵子工作忙完,就考虑这个问题。”

“妈妈总在电话里念叨,回家吧,回家哪用受这么多苦,何必一定要留在天津?”

小丁一直特别强调,如果她现在算“蚁族”,那么她也不是因贪慕大城市的繁华而选择艰难地留下,“去基层去农村工作都是没错的,但滨海新区的国家开发战略让我看到希望,上世纪八九十二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赶上了建设深圳特区,世纪之交毕业的人赶上了浦东开发,我们毕业时赶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滨海新区应该会成为下一个深圳、浦东,这里充满机遇和挑战,现在做‘蚁族’,是为了将来抢占先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这个坚强的女孩子说:“我没想过要回去,我就是想证明我自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

姚村等低价区初现“聚居村”

记者了解到,本市尚没有“蚁族”人数的确切统计,但毕业生租房往往有三个比较聚集的地区。

首先是学校附近。因为学校附近配套比较完备,学生在这里生活了四年比较熟悉。但市中心高校附近的租金一般比较昂贵,如天大、南大校内的西南村、四季村等独单的租金基本在1000元到1500元左右。此外,工大、商大等校周边的民房也是毕业生们租房的首选。西青第三高教区附近的姚村等因低廉的租房价格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已初具聚居村规模。

其次是靠近工作地点的区域,像华苑、王顶堤等地,周边多是白领工作的聚集区。

另一些人则选择在城郊结合部居住,相对于市中心,这里的租金较低,并且有些区域交通便利,如北辰区地铁沿线、西青区的中北镇板块等。

搜房网所做的一项“天津市大学毕业生租房问卷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租房形式大多采取“与人合租”,接受的租房价格在“300元~500元之间”。

在采访中,在华苑有一套房子的郭阿姨告诉记者:“其实我很愿意租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时候我去看房子,会乱糟糟,但是起码安全什么的我们都很放心,他们也很懂礼貌,从不拖欠房租。”

记者同时了解到,靠“蚁族”牟利的房屋中介也不在少数。他们大多以低价先租下房子,再转租给“蚁族”,而这些合租屋大多面积狭小、租金低廉、卫生条件非常差。

户籍限制发展住房没有保障

高奇和一名室友在王顶堤出租房中。 邵隽 摄

在谈到“蚁族”这一现象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白红光教授表达了他的担忧之情。他认为大学毕业生住房困境的根源在于户籍制度和住房保障问题,实际指向了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高等教育、就业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白红光介绍,自2003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2016年是280万,到2016年已达到650万。“我们的同学可以回老家县城里面,可他们学的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回县里去做什么啊?”

他说:“我们的基层需要人。但是我们的村官制度、西部志愿者制度、大学生下基层制度,有没有配套的东西?大学生到农村里怎么样更好地让他们融入进去,真正地俯下身去做点事情?”

“同时由于户籍限制原因,留在大城市工作毕业生的住房保障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我最近看到报道南京拟向大学毕业生提供廉租住房,这样的举措是可以借鉴的。”白红光表示。

对此,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都有户籍限制,如一些单位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天津户口,或市内六区户口,原因也是因为单位无法给毕业生提供住宿。但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业单位给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可以保障他们创造更好的价值,也可以避免人才的频繁流动。单位确实无法提供住房的,可以通过发放住房补助等来解决毕业生租房的困境。这样既体现了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的关,也能使毕业生踏实、稳定地工作。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