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David(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项目组负责人)看了我的上篇文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的》的评论,我也继续就此问题有感而发,请大家继续评论。
David的评论:“非常好的观点!记得当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James Sampons 及美国职业发展协会的主席 Howard Splete教授来中国的时间,我们与他们就此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当时本人属于企业派)。
当时他们的回答是没有关系,因为许多年前,在美国职业发展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经过许多年以后,他们慢慢发现这样是解决不了来询者的问题的。例如:一个生涯决策有问题的人,即使你帮助他提升职业技能,也无法帮助他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大家会逐渐认识到此问题,并慢慢接受我们的。
其次,西方派也并不排斥企业派,我们也在帮助来询者如何建立个人的求职技能,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而且这也是GCDF项目,即全球职业规划师项目的一个核心能力。
所以问题关键在于你能够诊断出来询者到底是什么问题,然后能够帮助来询者进行澄清,并改善他们的求职过程。”
周其洪的回答:David的话精辟,过去的很多年,我一直想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但我不敢开,为什么呢?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探讨成功方法的复合型学科,开设这门课教师需要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果自已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怎么能为同学讲授成功的方法呢?
虽然我也具有丰富企业招聘和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经验,但我觉得自己没有理论体系,我不知该如何讲这门课程。直到去年1月份我参加北森公司从美国引入的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项目后,我有幸成为国内第一批GCDF,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西方的严谨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后,我顿悟了,知道自己可以开设我喜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了。所以,去年三月,我毅然从已经工作了多年的企业辞职了,潜心研究和准备这门课程,当上学期首次上这门课的时侯,那种感觉我和想象的是一致的,我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这得感谢北森公司。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对从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近一位大四的同学向我咨询,和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他的问题不是职业困惑,而是心理问题,我告诉他,我无法解决他的问题,建议他去看心理专家,经过近半个月劝导,他终于去了,现在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心理问题,为此,还非常感谢我。
如果您问我“怎么知道他有心理问题呢?”,一方面是可能是因为自己人生经验,另一方面,是我学习了全球职业规划师所取得的收获。西方的职业规划师业务是有边界的,不是学生提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咨询的,心理问题是要求我们“转介”给心理咨询师或医生。GCDF项目要求我们规划师,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能做的,“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我一直认为,要想讲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不太容易,甚至很难。因为,这门课对老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基于这种考虑,我就写了上面的《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的》那篇文章。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师都很专业,是学院派和实战派的结合,我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一定也会有一批集理论和实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队伍的出现,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有志于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从业者的执着和坚持。
最后,我想起了一年前GCDF培训结业时写过的一段话,这段话被国内很多媒体转载:
“你困惑吗?困惑了,这就对了”,这是这次培训的老师问我们的一句话,非常经典,借此语与大家一起分享。“困惑了”是我们首期学员在结业时的共同感受,原因是我们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和提高。GCDF,是一项助人的神圣事业,对GCDF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想成为合格的GCDF,不仅要有助人之技,更要有助人之志,助人之德,以及对人生的历练和感悟,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