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发展贵在坚持

作者:燕向晖来源:人才市场报电子版 2010-01-12

在大学生经历中,很少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承诺度比较低。虽然他们也制定一些目标,但不大会考虑这种目标的可行性,自己距这个目标还有多少距离。这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地方。许多在职者也有这种情况。设计出职业目标后,很快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动摇。事实上,目标最终的实现要靠比较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上海克虏伯不绣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宣玲玲女士表示,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最忌讳的就是定位过高,有时高得离谱,还有就是急功近利、随意跳槽等。一位拥有同济大学硕士学位的年轻人,最近参加了浦东一家著名开发公司招聘营销人员的求职面试,公司老总发现,30岁的他,从1999年至今的7年中跳了5次槽,就问他:“你怎么能让我们相信,你到了我们公司能够留下来呢?”求职面试嘎然而止。

案例:刘某3年前毕业于某著名大学,除了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外,还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他认为自己很清楚人生应该做的事,希望过优雅、浪漫和尊贵的生活,并为此制订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他毕业3年后换了三四家公司,做过秘书、编辑,感觉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由此感到气馁。他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属于哪种模式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修正。

潘博士认为其规划属于自我实现式。虽有较扎实知识基础,但初期进行生涯规划时,由于经验不足,产生了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产生挫折感。修正的方式:宜采取“积小成功为大成功”的做法,先采用结合现实的生涯规划模式,如制定自己的短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累积足够的自信与能力后,再渐渐采取自我实现的生涯规划模式,在中长期内致力于实现自我目标,最终实现理想。

潘博士表示,大学生要明白人才流动并不是每一次都是升值的,第一次、第二次可能是升值的,流动三四次后可能就开始贬值了。频繁的流动不仅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好的印象,还会导致资历与经历积累的中断,频繁的流动似乎还意味着,当你面临着各种不利的情况时,你总是以逃避为上策,而不是积极地克服困难,或者说连自己究竟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也没找到就走人了,在职业生涯中总是不能对自己做一个完整总结。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