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生择业困难,平均月薪1500元。”等新闻频频见诸媒体的时候,技校生尤其是紧缺专业的技校生,正在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今年4月份,深圳某技术学校物流专业应届毕业生马泽堂被一家港资物流企业相中,试用期月薪达9000港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深圳技工“试用期薪水”的纪录,在国内同行业中也拔得头筹。
高级技工“薪情”越来越好
9000港元薪水,掀开的只是职场尴尬的“冰山一角”。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有相似的情况:职场冷热不均,一边是大学生自愿“降薪”、苦苦求职,另一边却是高技能人才无处可寻,特别是一些中高级技师供不应求,他们的工资价位也让人“瞠目结舌”。在上海,最近常常可以看到“高水平锅炉检修工年薪超10万”、“月薪6000元难招高级技工”这样的消息。
在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日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中,最“弹眼落睛”的,莫过于中高级技能人才工资水平的全线攀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锅炉检修工、电机检修工这些并不起眼的工作,如果具有技师等级,年薪增长较快,今年最高水平可超过10万元,中等水平也有8万至9万元。在港航领域,高技能人才也收入颇丰,技师级的桥吊司机高薪突破12万元,轮胎吊司机中级工的高薪也超过10万元。而这些技术型人才的学历大多不是大学,而是中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面对技术工人如此高额的工资,一些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难掩羡慕之情。
五类技工最难寻
在记者的采访中,企业纷纷表示,高级技工几乎是千金难求。一位专家更是快人快语:“高级技工就像‘恐龙’一样少。”
据悉,目前中国5个专业领域出现巨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分别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护理、建筑及汽车运用与维修。
就在上海发布工资指导价位的同时,一季度“冷门”岗位信息显示,数控机床工、汽车装调工等高技能人才求大于供。其中,以数控机床工为代表的机械加工类技术人员,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达到9200人,但求职人数仅5300人,供求严重失衡;汽车装调工、汽车机电工等汽车生产类技术人员,需求量达7400人,应聘者仅4300人,平均每名求职者有1.7个工作机会。
采访中,某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对记者说,该企业去年底引进一套美国的生产设备,介绍资料和设备上面全是英文,而懂操作的技工不懂英文,懂英文的翻译又不懂技术,甚至英语不错的工程师也不太会操作,生产一直难以正常,产品合格率相当低。现在急需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的高级技工,但多方招聘仍未有着落。
事实上,像这样有一流的生产设备,但由于缺乏合适技工而影响生产或产品质量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十分常见。
政策扶持已经启动
在技工缺口巨大,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今天,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据了解,教育部与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根据对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状况的调查,将在全国建1000个培训基地。“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增技能劳动者2280万人,其中在全国新增19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及700万名高级技工,并带动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使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1%提高到25%。
劳动保障部还将组织实施企业技能人才业绩评价项目,指导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对技术工人普遍进行技能评价;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定期调整、更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对应目录,指导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一些专家认为,要打破高级技工“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全社会要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按照实际贡献兑现人才报酬和待遇,使其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尊重;制定一套通行的技术工人考核定级制度,完善每级的待遇;实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与企业的联系,努力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构建政府-企业-职业教育互动的推进机制,打造“高级技工”培养的大平台;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适合能人成长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