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加减乘除”法,打开职场减压阀

作者:清金檀来源:上海家庭报 2010-03-17

法则一

早上,刘磊提前20分钟来到了办公室,心里盘算着:今天无论如何要把这个月的业绩汇总弄出来,可不能再拖了,不能让主任催着。

可是,刘磊刚坐到电脑旁开始做汇总表,主任便推门进来问他:“小刘你现在忙不忙?”刘磊犹豫了一下,说:“不算忙。”主任说:“那好,你把前10个月的招商引资分析情况弄出来,中午前给我。顺便通知一下单位其他人和各下属单位负责人,下午1:30开会。”刘磊一边答应着,一边把刚刚开了个头的汇总表收起来开始做情况分析。

忙了两个小时,总算把分析写出来了,交到了主任那里。刘磊抬头一看:已经10点半钟多了,赶紧给各下属单位打电话。这边通知还没完,就听见主任在叫他到主任室。主任拿着他的情况分析说:“这不行,太简单,你回去好好改改。”刘磊回到办公室下完通知,刚要拿起情况分析来修改,同事叫他一起到餐厅吃饭,他又急又烦,说:“我不去了,你给我捎点儿回来吧,”同事随口说了一句:“你怎么整天忙得提溜转,让你办公室的小张他们干一些不行吗?”刘磊没好气地说:“领导安排给我的,我能怎么说。”

煎熬了整个一中午,总算把情况分析通过了。下午开会,主任总结了一年的成绩,通报了今年的评优通知,并且说:“市级文明单位的申报材料让小刘写吧,小刘写的还行,那个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嘛,小刘,你也给他们写写吧,以前写过的,再整理整理就行,他们也不会写,怎么样,小刘?”当着同事们的面,刘磊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下去,说:“好的。”

开完会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了,看着别的同事都轻松地哼着小曲准备下班,刘磊却不得不为明天要交的评优材料和一拖再拖的汇总表而加班。他忽然觉得工作仿佛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减压阀:“加”强与上司的沟通

任何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压力过大时,应寻求上司的协助。坦诚地告诉上司自己的实际困难,不要默默无闻地把所有工作承担下来。否则,你只会把自己弄得忙碌不堪,而其他人,尤其是上司,却感受不到。你所作的努力也都会付诸东流,可谓得不偿失。

法则二

李淼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了烟台的一家外贸公司。在公司里,看到文凭不如自己的众位同事,想到招聘会上老总对自己的赞许和期望,李淼信心十足、豪情万丈。他想,自己一定要干一番事业

不久,李淼所在的小组通过洽谈收到了一笔不小的订单。在总结会上,老总特意表扬了几位老同事,却没有提李淼。李淼很不服气,他觉得在这次洽谈中,自己才是起重要作用的灵魂人物。谁知,客户的表现也让他不怎么痛快,他们在联系公司的时候,总喜欢找老业务员老王,还说他沉稳、扎实等等。这下李淼总算感到了压力,他暗自咬紧牙关:一定要出人头地!

由于公司的欧洲市场一直不景气,李淼主动请缨,承担了针对欧洲客户的市场开发。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李淼婉拒了经理给他加派人手的好意。经理只好嘱咐说:“那你好好努力,有什么问题多向老业务员们请教。”李淼答应着,心想:我一定要一鸣惊人。

然而,接下来的工作并没有李淼期望的那样顺利。由于他一心想发展大客户,所以经常谢绝一些有合作意向的中小客户。所以,三个月过去了,业务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为此,经理不得不派了一个老业务员与李淼一起工作。

在老业务员的坚持下,他们在年底前完成了十几笔业务,欧洲市场的业务也逐步红火起来,在年终总结会上他们受到了公司的嘉奖。然而,李淼没有感到一丝高兴,内心反而充满了懊恼和失望。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李淼经常觉得自己的目标是那么遥不可及,就像在爬一座永远也爬不到顶峰的大山。

减压阀:“减”少过高的期望

职场中,自我角色定位和职业规划目标设定都十分重要。学历只能代表理论知识水平,而在短兵相接的职场,足够的实战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砝码。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目标,按部就班地提升自己。尤其对新人而言,要调整心态,不可急功近利,只有一点点超越自己,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法则三

每天早上,薛彬只要一想到那做也做不完的工作就开始情绪低落。

清早,她照旧无精打采地走进了办公室。看到备忘录上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她长叹了一口气:“唉,为什么我的工作格外多。”昨天,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被主任批了一通,那严厉的声音至今还回响在耳边。

来不及多想了,薛彬开始和同事们一起整理办公室环境,并对档案目录进行最后检查,为上级部门的检查做准备。正忙得不可开交,李科长风风火火地进来:“小薛,你做的档案目录怎么打印不出来?”薛彬正要到档案室,忽然想起还要打电话定餐呢,又赶紧打电话。

正打电话的薛彬一眼看见了墙角放着的水果:“哎呀,水果怎么还没洗!”一个分神,没听清楚对方说的话,正想再询问一下,主任又叫她:“小薛,你到高速路口接接他们,他们找不到路了。”薛彬没顾得上把工作交代一下,就匆匆忙忙地就往外走,心想:反正一会儿就回来了。

可倒霉的是,由于没走同一条路,她没接到上级来的检查组,单位接待的事情也差点儿搞砸了,难怪主任对着薛彬大发雷霆。每天都在这些琐碎的工作中忙得晕头转向,薛彬实在是苦恼极了。

减压阀:制定上“乘”的工作流程

多数情况下,对工作进行有效的梳理、安排,是解决薛彬这种紧迫感的有效方法。你需要做的是,清理你的办公桌面,归类你的电脑桌面,为自己营造一个井井有条、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然后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制定出上“乘”的工作流程,从而避免总是忙于救火的紧张状态。

法则四

这天一上班,韩东就看见公司门口围了好多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到办公室才知道,公司要招聘新人。同事间不由得议论起来:“听说这次得招20多人吧。”韩东说:“哦,不少啊。”心想:来那么多人往哪里放啊,领导真是心中没数。但忽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是不是也会辞退一批?转念一想,好像没听说这样的消息,韩东便安慰自己不会的。

韩东的担心并不是没来由的,由于专业不对口,工作七八年了,他仍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和科班出身的同事相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然而,就在下午给老总送资料的时候,韩东隐约听到老总说了一句:“干得凑活的可以留下来察看一段时间,如果还是不长进,那当然不能要。”韩东忽然冒了一身冷汗,想不到自己的第六感觉如此准确:公司要裁人了。

回到办公室,韩东怎么也静不下心了,公司要减员,事先怎么一点儿风声也没听到;如果自己被裁了,那可麻烦了,老婆还没找到工作,房子的贷款还有20年,还有弟弟三年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老爸老妈了,日子可怎么过啊?想到这一系列的后果,韩东觉得仿佛天要塌下来了。

此后的几个星期,韩东总觉得有点儿惴惴不安,公司的平静更让他有种无名的恐惧,甚至觉得连领导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偶而被退回几份报表,韩东更是胆战心惊,整天想的不是如何努力工作,而是何时会下岗。

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乃至生活,简直是心神不宁。谁知几个月过去后,老员工一个也没辞退。原来,当时老总那句话指的是即将试用的大学生,而不是老员工。

减压阀:“除”去瞻前顾后的畏惧心理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活着,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要应对这种压力,首要的不是去揣测遥远的将来,而是做好眼前的现实工作,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最好,不断超越以前的自我,这才是应对风险的上上策,更会让你在工作中逐渐拥有无所畏惧的魄力和勇气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