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人才市场外求职者仍然排长队。(肖郎平/摄)
“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法则我早就懂得,工作之前我一直告诫自己沉默是金,无奈本性使然,看见那些不平的事情,我就会激动,会替别人不值;甚至还想过,哪怕丢了工作也要为好人出头,幼稚吗?工作了,我一点也不快乐。”一位工作四个月的职场新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此写道。
据了解,不少刚涉入职场的新人总是为人际关系困扰,为职业前途困惑,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职场新人工作了,却感觉比不上在学校快乐。
只有一成人试图改变压抑现状
记者通过电话和网络随机调查了50位今年毕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是否存在不适应工作的问题,数据如下:
A.没有,职场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15%
B.存在,但是不严重 45%
C.存在,过得很压抑 30%
D.存在,正试图改变 10%
有85%的职场新人或多或少地对工作存在不适应,其中有三成新人受职场问题困扰,过得很压抑,但是只有一成人正试图改变现状,方式是改变自己、跳槽、找没有利益关系的新朋友等。
“沉默是金却丢掉了自我”
小徐(南昌大学2006届本科毕业)
我是今年7月毕业的,8月份我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还没尝够求职成功的喜悦,我就被职场的环境压得很郁闷。我性格开朗直率,在大学时这个性格挺受别人欢迎的,朋友也很多,没想到才工作不久,我就因为自己的个性吃了亏。
一次,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同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被经理严厉批评了,其实大家都知道错不在她,但是当着经理的面并没有人帮她说话,我也为她非常不平。经理走后,我去安慰她,说到激动之处我非常大声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完全忽略了“隔墙有耳”这种事,谁知第二天,经理就叫我进了办公室,让我以后多干活、少说话。
由于性格的原因,我总是对一些仅仅是同事关系的人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估计别人都开始暗地笑我是傻子了,其实现在的工作不算累,但我觉得压力太大,总是不停地告诫自己沉默是金,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必须非常谨慎,这跟我的本性相差甚远,于是很辛苦,总是眉头深锁,一时间似乎老了好几岁,不知道这应该感到欣慰还是悲哀。
“忌讳很多,活得很累”
小陈(华南理工大学2006届本科毕业)
今年2月,我就被一家单位录用了,7月份去单位报到开始正式工作。在这之间的半年里,我特意请教了一些前辈职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自认为做足了功课,然而工作5个多月了,我之前准备的“法宝”一件也没用上。
跟同事搞好关系是首要法则,我知道自己是个新人,工作时也很勤快,一般同事要我帮忙我都从不拒绝的,对其他的事情也不八卦,虽然工作得辛苦些,但我的人际关系也还不错。我们部门的主任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平时大家都很怕他,办公室的气氛也很压抑,由于不了解主任,我平时很少跟他说话。
一次主任不在,我悄悄地问一位同事“主任是个怎样的人”,想从她那里多了解些主任的情况,不料却被同事白了一眼,她还很吃惊地回了一句:“你怎么问这个问题?”原来办公室有一些话题是禁言的,其中有很多潜规则,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工作了人就要变得这么复杂,复杂得失去了信任和快乐?
专家:入职前需对职业行为有重新的认识
何晓宇 心理咨询公司运营总监
很多人在入职后都存在职业问题,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些问题更为普遍,失去自我,改变行为,顾忌着说话等问题,都是学生面对新环境没有做好准备的表现。据了解,大多高校的管理只延伸到学生求职,却很少有高校给学生开设入职后该如何面对职业问题的课程,所以,新人入职后很多都会觉得不适应。
何晓宇认为,毕业生工作后,面临的是重新“洗脑”的过程,是自由、健康成长的过程,需要对职业行为有重新的认识, 有人奉行沉默是金的准则,何晓宇并不认同,他认为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有些企业文化需要表达自己,有些企业文化需要去除个性,新人在入职前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的文化,才能融入企业当中。
有人对同事、领导的八卦事情很感兴趣,何晓宇认为这本无可厚非,是人的天性,但是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八卦消息听就好了,任何不好的评价都不要说,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便。例子当中的小徐个性正直率真,爱替人出头,这也许是学生的标准,可是,这是否和企业的标准一样呢?所谓出头就是挑战别人的标准,可是自己对别人的标准是否了解呢?
新人在遇到职场问题的时候要换个角度思考,社会、企业、人际关系并不是在学校里面理解和想象的那样,职场新人要用谦虚学习的态度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