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情绪波动、冲突、误会、挑衅和无休止的争执,这就像红了眼的公牛。当你遇到了职场公牛时,你会怎么做?是高举红色旗帜成为英勇的斗牛士,还是继续做一只温和的羊羔?
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我们都曾经痛苦过……
Staffers: 工作多年来你最强烈的一次情绪波动是什么时候?
He: 年纪渐长已经逐渐成熟,通常压力很大时情绪波动才会很大。情绪最激动的一次应该是和最后一任老板的一次暴怒。当时接手那家公司时就知道它是个烂摊子,和Oracle同时进入中国,但总部在中国的政策却非常保守,且非常不信任中国的员工和市场潜力。当初那个老板对我的承诺是在中国政策将有所松动、改变,但事实一点儿没有改变,大量的工作就是制约、审核和监控,而总部对中国的印象都由我那个澳大利亚老板传达,所以这样的结果让我有种被出卖和欺骗的感受,当时已经不再信任他们,不想再为它服务下去,就把所有脾气都爆发出来了。
She: 早期很多小事都能引起烦恼、焦虑、不满,但现在就不会了。多年以后回想当时为什么那么激动,我想可能取决于当时自己的期望值。重心全部放在工作上,期望太高,太过投入,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活不下去的感觉。但如果学会平衡和分散,让家庭、朋友、孩子、个人兴趣这些生活内容在你的生命中占据它们该有的位置,它们就能帮助你稳定工作中的情绪。所以,怎样通过工作以外的安排来平衡个人情绪,是每个人应该学会的技巧。
但我们都不是职场公牛……
Staffers: 你会在下属面前或者公共场合下率直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吗?
He: 每个人都有情绪,有人被情绪控制,有人会控制、驾驭情绪,即使是暴怒也是故意在特定的场合把情绪表露出来。在我以往的观察里,很多老板、企业高层把情绪当做他们的语言,他们之所以任由情绪表露出来,是因为正是一个合适的场合、能够起到想要的效果,也知道如何收场,否则他们不会不加控制。但这不是我追求的风格。
She:每个人都有情绪的波动,我认为在不同场合应该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适当控制个人情绪对环境会更有帮助,当然能够激发团队的情绪要表达出来,有时候,无论是愤怒、生气还是鼓励、爱,可能都是我们用来推动一定的目标而表现的情绪。但因此而过分利用情绪主导下属则是一种误区。
我们更倡导内在敏感……
Staffers: 在职场中,对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和环境变化敏感一些好还是迟钝一些好?
He: 我的回答是:洞察应该敏感,反应需要迟钝。也就是说,要在职场获得成功必须充分体察和分析周围的人怎么想、动机是什么、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琢磨他们的言谈举止。比如,做销售不懂得客户的内部政治,不知道谁最终能对你的交易拍板,那很容易导致许多无用
但足够敏感,未见得需要立刻采取行动。那些反应过敏的人表现的只是环境对他们刺激而产生的应激行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往往缺乏对环境的主动控制,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行为和情境带走。有时候,真正聪明的人会装傻。职场最忌讳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最聪明。
这种敏感和迟钝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讲,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你的上司、你的老板,他在不同的场合怎么讲怎么做,真正的想法又是什么;可以试着向他请教这些问题。同时学会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替你的上司思考。当老板指责你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告诉他这个事情不由我负责,而是想他为什么这样讲,是什么带给他这些感觉。慢慢你就学会揣摩他人的动机,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推动工作。
She: 做人应该有适当的敏感度,是否能够敏感地觉察到所在的情境以及他人的意图,清晰地认知自己所处环境和组织变化,对个人在职场的成长非常重要。但足够敏感不意味着我们要用敏感的方式把自己对觉察到的变化的态度和情绪马上表达出来。对我们来说,第一步应该是适当地观察,第二步是寻找帮助事情解决的方式,最后才是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情绪。
在领导团队时,应该考虑到团队里不同成员的性格差异,有些人足够敏感但不善表达,领导者应该体谅他而不要过早地揭示他不愿意暴露的内心,学会留给他人空间。
还有些人又过分迟钝。他们往往专业水平很高、能力很棒,但总是习惯在任何场合彰显自己的能力以及对团队的贡献,也许并非恶意,只是缺少体察他人感受的能力罢了。通常他们看不到其他成员的价值、长项,会让合作伙伴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工作没有价值,影响到领导的决策,以至于不愿意和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