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业账引出的“就业沃尔玛”设想

作者:王晓磊、朱薇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2010-01-07

一位在渝大学生的母亲日前公开了女儿大学四年花费账本,厚度达50多页,其中光是就业花费就达到了两万余元。由此,众多人士不禁疑问:大学生就业成本逐年增加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找到工作

在今年的重庆两会上,民盟重庆市委就算了算这笔账:2006年,我国大学生求职成本、高校就业服务成本、企业招聘成本的总和预计达到138亿元左右,人均约3400元,再加上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各类支出,如网络建设、各类优惠扶持政策等,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将高得惊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成本逐年增加,无疑对就业难的大学生们是雪上加霜。重庆市的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高度关注,建议政府构筑“就业沃尔玛”,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们减轻就业负担。

母亲账本记满50页 女儿就业竟花费2万多

重庆南坪一间简陋的出租房里,青海籍大学生静子(化名)望着母亲寄过来的账本,愧疚得泪流不止。整整50余页的账本记下了她在渝大学四年的花费,总计达11万元。

2002年10月,静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某高校,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静子在渝花费近万元,从事会计工作的母亲便想起专门为女儿记一个账本,将女儿的每笔费用记在其上,细到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包括回家的车费和车上的生活花销。

在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所记录的账本上,光是用在女儿找工作上的费用就高达2万多。女儿从大三开始就在着手准备找工作的事,先是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证、培训,钱不得不花;后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静子先后四次赴广州、浙江、江苏等地考公务员,每趟费用两千以上。其中为找工作专门购置的服装、制作求职简历等费用还没有计算在内。

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浪潮已逐渐蔓延到研究生。为了找到理想工作,研究生们似乎也不能再守株待兔,而是奔波于京、沪以及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寻找理想的工作,伴生的则是就业成本的大幅攀升。重庆市政协委员陈万志就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研究生的求职成本账:2006年,从某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小王,最终在深圳一家IT公司找到工作,但他却有点乐不起来。学经济的他认为,自己的就业成本太高,令他苦不堪言。

小王算了算,从开始找工作到签约,前前后后几个月他竟然花了一万多元。小王的就业成本账目包括:

--交通伙食费。小王一直奔波于学校与北京之间,来来回回折腾了5趟。在此期间,他还从北京飞了1次上海。这样下来,光车票钱和飞机票钱加起来2800多元。幸好住在同学家里,省去了住宿费用,但伙食费开支不小,达到了1000多元。

--形象费。为了呈现给用人单位良好的外在形象,小王特意买了2套西服,虽然都是打折品和特价装,但也花去了700多元。再加上衬衣、领带和皮鞋,荷包中又少了400多元。

--通讯费。信息灵通是找工作成功的关键一环,但来回奔波,普遍撒网,又造成通信费用激增,由平时的每月不足百元,一下子涨到了150多元。

--电脑费。为了找工作,小王特意花4500元买了一台电脑,以方便上网查找招聘信息、投递简历。

“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大块支出,还有不少零敲碎打。比如说我一共向外邮寄了50多份简历,光邮费就是200多元,有的还是特快专递,一件就是20元。”小王说。

“我花了这么多钱,还不算是最多的。”小王说,“比起那些花了不少钱但还没签约的同学,我还算是幸运的。”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