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雁过留声”无痕迹

作者:丁兆云来源:转自:中人网 2010-01-18

月初开会时,有个部门经理告诉我:在他们区域实习的一个新员工辞职了,原因是他女朋友患白血病。

我说:噢,不知道这件事。

他瞪大眼睛:你不知道?!他辞职的时候我还嘱咐他给你打个电话。他当着我的面掏出手机给你打的电话,最后还对"你"说"对不起,不好意思"什么的……

他说自己当时还劝要辞职的那个新员工"你女朋友得白血病,难道你连工作也不做了?”

我们为这个孩子的"表演"感慨了一番。因为这个打电话的"假动作",我们一边喝着扎啤,一边评判他"女朋友得白血病"的辞职理由十有八九是编的,不然怎么连个电话都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想找我的人随时都能打通电话。

他是去年某大学本科毕业的,除了一对虎牙显得有些稚气,算得上是一表人才。估计是下市场后,吃不了"集体作业"的苦,"做了个幸福的逃兵".作为公司人事主管,新员工入职培训时,我已经习惯"送"给他们一句话:要成为别人的楷模,而不是借鉴!

我不记得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曾经把它写在POP纸上,在公司办公室通道里张贴过很长一段时间,象张贴北京劳模李素丽的"认真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一样。

以这种方式辞职的小孩也许永远不会再知道,他的"辞职"方式,将会被我做成一个"案例",成为别人的"借鉴".收到一个事业部发来的内部传真,知道本月还辞退了一个业务员,他拿到公司报销的差旅费中出现票据连号现象,自以为做的很巧妙,企图多报销一百多块钱,却不知公司财务审计早就训练出了一双职业的火眼金睛;他上月有四天时间没在区域里出差,却在《商务日记》中编写了出差纪录。

在他们入职培训、实习期间,肯定听到过以前的"借鉴".1999年,公司有个姓王的业务员,因为虚报十几块钱电话费,被通报批评,后又被因故辞退。他自己应该知道,因为企图虚报的174块钱差旅费,他将成为继王某之后的另一个借鉴。

月初在济南听"团队执行力"公开课程,我提前到场为公司同事领听课证,在台阶上等人的光景,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我笑脸迎向,主动伸手对他说:"你好".却分明看得到了他眼里的慌乱,我问他"现在哪儿工作?”他诺诺了一下,轻轻说到"济南啊".我一下又笑了。心中充满了同情,连在哪个单位都"不敢"告诉别人吗?

那天去听课的公司一行人中,有和他同时入职、现仍留在公司的同事,有他熟悉的老板、他的顶头上司、他以前的下属,他能够光明磊落地跟大家打招呼吗?他已经是公司的过客,离职时走得那么不光彩,不但在货款中自行"拿"走了自己计算好的当月工资,还顺手拿走了办事处公款购置的床单、洗衣粉……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跟同事说"今天你们猜我碰到谁了?李XX"同事阿强说:"别提了,我跟他打招呼,他一看见老板站在旁边就跑了……"同事小朱说:"他跑什么?咱们见了他,就问问他'你拿的床单和那两袋洗衣粉呢?别的公司也就不要了'."我们就都很恣意地笑了。

接下来一天的课程,我们谁也没有再碰到过这个人。

小时候,在乡间的田野里,在开满芦花、流淌着清清河水的沭河岸边,见过南飞的雁阵,排成"人"字形的雁阵。现在的孩子,只能在教科书、在动画片里见到了吧?

以前的天空无比高远,雁声阵阵中,让人生出无限遐想和感慨,让先辈圣贤留下一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感言。

这几个孩子,怎么就不懂呢?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