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实验非常有趣,实验者想知道寄生在别人窝里的小鸟,如何知道它自己是谁。像椋鸟(cowbird)专门把蛋下在麻雀窝,让麻雀替它孵蛋,但椋鸟长大了并不会以为自己是麻雀,还是去找椋鸟交配。它如何知道自己跟养父母不一样呢?
康乃尔大学的实验者把刚孵出的椋鸟隔离长大,让它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只鸟,然后把一些小鸟的羽毛染色,另一些则保留原来颜色,等小鸟长到两个月大,再把两只成年椋鸟放进实验室,一只染了色,一只没染,结果发现小鸟喜欢跟自己一样颜色的大鸟在一起。
这表示它会检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征,在脑中形成样板模型(template)将其它的鸟与自己相比,产生我们看到的「物以类聚」现象。
管理启示:
这个实验很重要,让我们看到动物可以检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演化虽然让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别人的刺,看不见自己的梁木,但人发明镜子弥补这项不足。或许当人们看到自己对待头家的冷面孔时,态度会好一点。
点击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