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中国名人录

世界名人传记系列【总目录】

李白的资料 李白简介 李白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被后世奉为 “诗仙” 。
  李白于公元 701 年出生于碎叶城。碎叶城是突厥部落和唐朝的必争之地,随时都可能爆发互相争夺的战争。因此,这一带的局势很不稳定。连年战乱,居民人心惶惶。
  李白五岁的时候,跟着他的父亲带着在西域经营了几代的财产离开了碎叶城向中原进发。他们沿着丝绸之路,经秋甫、 龟兹……等地,经过几个月时间,终于到达大唐京城。
  但他们却没有在京城站稳脚跟。这是因为当时的丝绸之路并不平静,李白的父亲靠着家传的武艺和祖传的龙泉宝剑,带着他的子侄们一路击退几伙毛贼,以至于在京城受到各式各样的骚扰,无法立足,不得不重踏征途,最后来到西蜀绵州昌隆县,定居在县城南青莲乡。昌隆,因为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就改叫昌明(今四川江油)了。
  有了固定的居所,李白也进入了读书的年龄,因此进了乡间私垫,与其他孩子一起读书。他小时候非常聪颖,人们就说他是天上的星宿下界,刚上学几天,他就会背天干、地支,以及用它来记时记日,并且还知道了自己的名字的来历,逢人就说:天上有一颗星星,叫太白星,它早晨出现在东方,叫启明星,晚上出现在西方,叫长庚星。他降生的时候,母亲梦见长庚入怀,所以爸爸给他起名叫白,字太白。老师见他聪颖,也格外喜欢他,常常让他读,让他背,给其他孩子做榜样。因此在他十岁前就已把所有启蒙书如《千字文》、 《蒙求》……等读完了,并且已把《诗经》也背得滚瓜滥熟。
  少年李白除了用心读书外,还非常喜欢舞剑,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李白的父亲也是满腹才学,全身武艺,擅长剑术,真可谓文武双全,然而却不得志,只好每天闻鸡起舞。
  因此,少年李白跟着父亲,也练成了一身武艺。[名人故事] www.zhlzw.com 中华勵志網 名人传记
  渐渐的,李白长大了,他已经十五岁了,变成了一个小小男子汉,因此他想应该走出家门到外地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做出好诗来,再说走出家门,还可以读更多的书。因此,这年秋天,他决心已定,离开父母,搬到了离青莲乡数十里的匡山脚下的大明寺中,专心学习。在接下来的三年时光里,他又一次独立钻研了孔子增删编定的诗歌总集《诗经》,精心诵读了屈原的《离骚》等楚辞作品,还对乐府民歌反复吟唱过,汉魏以来有名作家的诗歌辞赋也认真学习过,同时用模仿别人的作品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他以后创作诗歌辞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总觉得这还不够,还想拜名师,学习在世上应该怎样做人,学习学问也学做人。
  李白十八岁这年,他听说梓州有个饱学之士,姓赵名蕤,字太宾,住梓州县(今四川三台)城外长平山上。当地人都叫他 “赵处士” ,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后远游全国各地,长了不少见识后回到家乡,历二十余年,完成《长短经》的著述。
  对于这个赵处士,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奔波三百余里向他求教,起先赵处士只将其看作一般门生,后见其才华不凡,又会击剑, 因此,师徒感情加深,最后变得无话不谈了,赵处士常把那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给李白听。后又把传授《长短经》的计划提了出来,包括教材,日程进度,教学方法等,具体而详尽,此外还有剑术的练习。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李白学习结束了。老师为他摆设酒宴送行,并谆谆教导他要多方寻求致仕之路,李白一一应承,踏上了求仕之路。

  ○求仕之路

  开元十八年冬,李白二十岁。这天,他向父亲禀明要去游成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广泛结交,寻求荐举的机会。父亲一听立刻赞成。因此,第二天,李白就上路了。但此次成都之行令他非常失望。最后只好带着无限的惆帐、 凄凉心情离开了成都。第一次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这对于血气方刚的李白打击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在以后几年中心情一直不好。
  直到开元十三年的春天,二十五岁的李白,重新鼓起雄心,佩了父亲亲手交给他的那柄祖传的龙泉宝剑,准备辞别双亲,出蜀远游。重新寻找举荐之路。
  他带着书童丹砂,先到达成都,然后乘船沿岷江而下,再转到长江东去。
  李白到各处漫游,急于希望遇着机会碰到能举荐他的人,后来他到了扬州,扬州历来都是繁华之地,本来他带了很多钱,但他经常接济别人,特别是那些落魄公子。因此,不到一年工夫, “散金三十万” ,腰缠万贯的李白,如今已花得一干二净, 变得不名一文了。偏在此时,李白又生了一场大病,靠着新结交的一位县丞,姓孟,人们都叫他孟少府的接济,延请名医,病才有了转机。
  一天夜里,躺在病床上,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床前,久久不断的思乡情又涌上心头,不觉吟出了那首尽人皆知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名人故事] www.zhlzw.com 中华勵志網 名人传记
  李白病好后,想到举荐还没着落,扬州虽是一个好地方,可是谁又能举荐他呢 ? 孟少府只是一个县丞,根本没有这份力量。在扬州住下去,也没有多大希望。因此希望到云梦泽一带游览,碰碰运气,孟少府一听也赞成。并说那边他有一个世伯,住在安州的安陆,叫李白可以住在那里,李白听了也很高兴。
  这一天,他到达了襄阳,因天色已晚,就投宿在一家客店里,听店主人介绍本地的名人、 景物、 名胜古迹时,提到了孟浩然才使他想起这位大诗人就在这里,对当时的李白来说,孟浩然还是其前辈。因此决定第二天去拜访他。
  第二天,李白走出南门,在岘山附近,孟浩然的庄园就在一片竹林之内。听说李白来拜访,孟浩然亲自迎接出来,可见对李白的赏识。二人虽是初次见面,却有相见恨晚之意。他们都是诗文能手,孟浩然是老前辈,李白也有不少力作,不时地抵掌品评,吟诵诗歌;研究文章,不时的摘句称颂,非常融洽。
  李白在孟浩然的庄园住了几天,由孟浩然作向导,游览了岘山,看了 “堕泪碑” 及 “沉碑潭” 等名胜古迹。因此心情非常愉快,完全忘记了从前的种种不快的事。正当他要重新上路时,又来了一个诗人元丹丘,于是李白又多住了几天。
  李白一定要走了,不仅孟浩然挽留他,现在又多了一个元丹丘挽留他。李白就说计划去安州投靠许员外,准备漫游云梦泽一带,以求得被荐推的机会。孟浩然见他如此说,也就不便多说,只好让他走了。
  李白离开襄阳,向安州首府安陆进发。不几日来到了安陆,安陆是安州的首府。曾吸引了无数诗人墨客,留下的诗章画卷十分动人。
  李白来到许员外府上,呈上孟少府的书信,受到许员外的热情接待,心里感到很是温暖,与病倒异地他乡客店相比好多了。
  许员外膝下有一女儿,二十六岁,才貌双全,性格贤淑,只是由于娇惯,至今尚未婚配,择婿之事已是议过多次,但总没有合宜的。
  一天,许员外请李白在书房叙谈。谈起诗文,许员外对他称赞不已,说他文才不凡。
  谈起个人抱负和理想,许员外也很同意这个青年人的看法,一个人不能庸庸碌碌,没有理想。至于家世,李白简单地说了说,许员外也很满意,私下里已同意把女儿许配给他,只不知他是否婚配,后寻机会才问出其仍是单身一人。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便正式提出想招李白为乘龙快婿的要求,李白见过许小姐,知其人品相貌很好,故尔满口答应,马上改口称许员外为岳父。没过半个月,就举行了婚礼,李白从此就在许府安心住下来。
  按说李白做了许府的女婿,举荐之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谁知又是一场空呢。
  时值岁未,安州都督府举行宴会,宴请本州郡各界知名人士。李白也在座。席间,各能写诗文者都写了一篇,李白所写受到州督马公的大加赞赏,但李长史很不满。
  李长史故意刁难,使得李白甚为不满,从此郁闷不乐,精神受到很大刺激。老朋友元丹丘把孟浩然将于三月转道江夏去扬州的消息告诉了李白。许夫人怕他忧郁烦闷在心,日久天长成疾,于是趁机劝说他提前去江夏,一来准备访问看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二来准备欢迎孟浩然去扬州。李白也想摆脱心中种种不快,也就答应了。
  到了江夏,朋友们为其在黄鹤楼上摆宴接风,并要李白作诗一首,但当李白看了崔颢写的一首《黄鹤楼》时,十分赞赏,就不愿写了,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 可见其虚怀若谷的情怀。
  不过在送走孟浩然时,李白依然写了一首流传很广的诗: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名人故事] www.zhlzw.com 中华勵志網 名人传记
  李白远游求见高官,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但屡次均遭失败。渴望得到玄宗皇帝的赏识和看重,也就想起玄宗皇帝的 “求士诏” ,玄宗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诏书:草泽有文武高才,可指阙自举。意思是民间如有文或武的方面的人才都可到长安朝廷上自己推荐自己。李白向许夫人和岳父说了自己要走 “自举” 之路的心意,他们都非常赞成。许员外并说他的侄孙许辅乾在京做官,可以叫他帮忙,李白听了也非常高兴。
  这样,李白急急忙忙赶往京城,住在了许辅乾家中,等着许辅乾帮其推荐。然而许辅乾也无这个能力,但他想到右丞相张说比较合适推荐李白,一来张说一向喜欢推荐贤士;二来张说的二儿子张 土 白,如今是驸马爷,擅长应制诗文,很得皇上宠爱,是能跟皇上说得上话的人。
  其时,张说正卧病在床,许辅乾以探病为由带上李白去张府求见,受到张土 白的接待,许辅乾说明来意后,张土 白答应帮忙,并说过几天再到许府就教。
  过了几天,张土 白果然前来,仍是彬彬有礼,说想好了一个荐举贤才的方法。他说,皇上有个亲妹妹玉真公主,信奉道教,在终南楼观台修了一座别馆,那里也是山青水秀,别有洞天,建议李白去那里等候,张土 白非常有把握地说: “由玉真公主推荐贤士,定可面见玄宗皇帝,青云直上。 ”
  这样,李白就住进了终南山,在终南山住了几个月,终没有达到目的。只好到各地游览一翻后,又回到安陆。
  此后,李白听说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为人喜欢结交朋友,勇于提携后进之士,有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之美誉,因此想见一见韩朝宗。刚好孟浩然跟朝宗熟识。通过他的介绍李白终于见着了韩朝宗。但见面后韩朝宗虽然赞赏李白的诗文,但最终因为李白傲视一切,锋芒毕露而没有推荐他,李白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天宝元年,朝廷一连三封诏书送到了李白家门,诗人再也停留不住了,朝廷诏命是真的,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二十余年来的漫游、 结交、 隐居、 请托推荐不就是希望得到任用吗 ? 但他也很疑惑,怎么朝廷一下子想起他来了呢 ? 这又是谁推荐的呢 ? 他想不出来,但他准备进京了。
  此时正值秋季,到处是丰收景象。李白豪情满怀,高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跨马扬鞭,奔驰在长安道上,不几日就到达了京城长安,住进了城里的招贤馆。
  李白刚刚安顿好,就听见馆内人进来禀告,有熟人来会,李白不知何人,连说有请,只见门开处一个道家装束的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老友元丹丘。李白高兴极了,连忙把手言谈。李白从元丹丘口中才知道自己被荐原来还有元丹丘的功劳。因为元丹丘受玉真公主召见并为其讲经论道后,就趁机把李白推荐出来,玉真公主对李白还很熟悉。因此就把他推荐给玄宗皇帝了,谁曾想,李白能被推荐,会有如此曲折的过程呢。
  没过几天,有内侍传下圣旨,召李白进宫。
  从此,李白就在翰林院供职。皇帝时时诏见他,叫他填写新词,供宫女们排演舞曲,他多么希望皇帝能听听他治理国家的方略啊,但却始终未能如愿。
  说到玄宗常常召李白进宫写词,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
  暮春时节,玄宗皇帝与杨贵妃正在沉重亭赏花, 兴致很高,就对杨贵妃说: “对,爱妃,赏名花应有音乐相伴,何不宣李白进宫,写词后叫梨园弹唱 ? ”
  这样,梨园长李龟年被找来了。但是李白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费了很大劲才在一家酒楼中找到了李白。但这时李白喝得酩酊大醉, 根本就不知人事,但皇帝等得急,就只好先把他架入宫中再说。
  玄宗听说李白喝醉了,也不介意,仍叫架来见驾,李白根本就不能站立,就让李白躺在卧榻上,并叫高力士为其脱鞋,然后亲自为其喂醒酒汤,李白醒来一看,吓了一跳,刚想跳下来为玄宗跪拜,玄宗连忙阻止了他, 并说: “今日醉酒不必多礼,现在召你是叫你以面前景色作《清平调》三章,速速写来。 ” 李白一看面前百花争艳的样子,也不禁诗兴大发。拿起笔来刷刷有声,三首诗一挥而就:
  第一首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二首是: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三首是: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名人故事] www.zhlzw.com 中华勵志網 名人传记
  众人看李白运笔写诗,都看得呆了, 心中暗自佩服。玄宗更是赞不绝口,马上叫李龟年排练弹唱。
  李白写完歌词后,坐在旁边静观,等李龟年的歌唱队演唱终了,他的思绪也已完全整理清楚:大唐皇帝沉于声色,置国家、 百姓于何处 !
  天宝三年,李白再也忍受不了朝廷中官吏之间的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的生活,上疏玄宗求归故乡,玄宗本不愿李白回乡,无奈李白态度坚决,也只好批准了。一下子,李白又获得自由了,就重新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这一天,李白来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结识了诗人杜甫,二人一见如故,无拘无束了,二人变得无话不谈,他们既谈了朝廷的腐败,百姓的辛苦,豪官富商的巧取豪夺,也谈了诗歌的形式等,彼此都感觉遇到了知己。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正是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季节。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领二十万兵众,从范阳起兵,越过一座座州县,杀奔黄河而来,各州简直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被攻破。
  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来,李白正在金陵。他没想到叛军的行动竟如此之快,当叛军杀过黄河之后,就赶快从金陵出发,骑马飞奔陆城接了儿子,又到亲家看了一眼女儿女婿,然后父子二人一同去宋城梁园接了宗夫人,三人一起,随着难民南逃。在南逃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叛军攻陷州郡、 杀人放火等噩耗传来。最后,李白一家逃到了当涂(今安徽境内)暂时住了下来。
  玄宗在逃蜀的途中,采纳了臣子的建议,立即下了一道诏书: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兼任朔方、 河东、 河北、 平卢等地节度使;任命永王为山南东道、 岭南、 黔中、 江南西道等地节度使……太子李亨到了任所,不久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境内)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年号为德元年,尊玄宗为太上皇。此时李白已全家迁住庐山,在庐山住了下来。
  永王很快也到达任所江陵。很快招募了几万人的军队,肃宗马上急令他带兵去蜀地,而永王却想长期在江陵经营。江淮地处长江下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对发展军事力量、 建设根据地极为有利,因此永王就没有理睬肃宗的调令。因此肃宗认为永王想图谋割据,于是暗中调兵遣将,准备消灭永王这股军事力量。
  接着,永王移军江夏,继续招募军士、 筹集物资、 收揽人才。以李台卿、 韦子春等人为谋士,以季广琛、 高仙琦等人为将领,计划继续带兵东下。
  永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他想到了李白,于是派了与李白有旧交情的韦子春请李白参加幕府。
  李白开始还有些犹豫,但经韦子春反复以国家社稷的利益相陈,终于让李白动心,答应韦子春进入幕府,因此也就导致李白最终的悲剧命运。
  李白入永王幕府后,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比如他写了《永王东巡歌》组诗十一首:
  山川北虏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诗人以谢安自比,坚信自己所参加的永王定能打败安禄山的叛乱军。但他哪知道自己已陷入了玄宗父子兄弟之间争权利的漩涡中了呢 ?
  肃宗即对永王起了疑心,也就采取了军事行动,他派宦官啖廷瑶、 段乔福去广陵部署军事行动,准备围击永王部队。
  永王手下将领都愿意随他攻打安禄山,但偏离这个大方向,为永王争夺天下,特别是对抗当今朝廷,他们还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永王大军东下到丹阳,朝廷军队就前来迎击了。原来吴郡采访使李希言得到宦官啖、 段的密令,写公文质问永王东下的用意,永王被激怒了,于是派浑惟明去攻取李希言,季广琛袭击广陵采访使李成式。季广琛众将领不愿攻打朝廷军队,先后离开了永王,只剩下高仙琦,在丹阳一下就被击败了,永王仅带领五人逃命,最后全部被杀。
  肃宗与永王兄弟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以兵戎相见的时候,李白才预感到问题的严重,当季广琛率部逃离时,李白也从丹阳逃了出来。此时,他才明白自己成了别人争夺权利的牺牲品,心中非常愤怒。
  李白日夜奔亡,逃到彭泽(今江西)就被当地的官吏逮捕起来。李白有口难辩,肃宗最后将兵流放夜郎。
  此时李白已是五十八岁高龄了,流放到如此遥远的地方,真不知自己还有没有回来的机会。因此把宗夫人托给妻弟宗瞡后,就沿长江向四川方向进发了。
  经过几个月的行船,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到了奉节,李白走下船,登上了白帝城楼,眺望着、 追忆着。三十多年前出蜀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幻想着一番了不起的事业,急迫地追求荐举谁知事事不如意,处处受挫折。他的思想一会儿飞到江南,一会儿又飞到长安,一会儿飞到北风猎猎的幽燕,一会儿又飞到梁宋。他怎么也都抑制不住自己对往昔的追念 !
  李白在奉节停留的时间较长,从这里出发就该南下黔中,向夜郎进发了。谁知,命运又一次照顾李白。正当李白向夜郎进发时,朝廷大赦令来了,李白也因此结束了流放生活。马上上船,顺流而下,从原路回家。李白站在船头,想着诗句,心情无比兴奋、 畅快,一首《早发白帝城》脱口而出: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从流放的路上遇赦回来以后,来到江夏,继续在官场朋友中参加活动。
  此时,安史叛乱军内部因争权夺利再一次发生内讧,史思明杀了安庆绪等一伙人,改编了安庆绪的部队,暂时停止了向官军进攻,派他儿子史朝义在前线,他带兵回到了范阳。[名人故事] www.zhlzw.com 中华勵志網 名人传记
  当这个消息传到江夏时,李白非常高兴,跟着人们谈论着大唐的中兴,他以后国家中兴后,一定需要各种人才,他希望自己还能干出一番事业,但当他四处请托时,却没有什么结果。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是 “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 ,想报效国家,然而国君天子却不理睬自己,根本不想用自己 ! 自己空有一片热心,却报国无门 !
  李白在江夏活动毫无结果,只得回到豫章宗瞡家,这已是 5 月末了。
  宗夫人依靠弟弟宗瞡生活,生活非常清苦,而又恰逢李白六十岁生日,宗瞡在县里当个小吏,根本无钱办酒席庆祝生日,最后只好卖掉自己平时心爱的几柄贵重扇子才紧巴巴地置办了一桌酒席,为李白庆祝了六十岁生日。
  李白也知道宗瞡生活清苦,要他负担自己的费用,真有些于心不忍,所以在家没多久就离开了,他出游鄱阳湖一带,拜访州县一些官员,写些诗,得到一些馈赠。李白简直是乞讨度日了,他把这些馈赠的微薄银两交给宗瞡补贴家用,总算解决了一些燃眉之需。
  这年秋天,叛军又聚集了一部分人马,再次攻陷了宋州,宋州向朝廷告急,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被封为临淮王,出镇徐州,与僚属策划收复宋州,以阻止叛军南下。
  宋城梁园是宗夫人的故乡,当李白听说宋州为贼兵所陷,心中非常着急,决定去徐州李光弼元帅大营。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谁知刚到徐州就病倒了,只好回到金陵,但在金陵这地方他能住在哪里 ? 想来想去,没有,回豫章去 ? 宗瞡够困难的了,怎能再给他增加困难 ? 可怜一代大诗人李白,到晚年时连一个安身立命之处都没有 ! 最后,他终于去当涂县令李阳冰那里,他从交友的角度分析, 认为李阳冰这个人值得信托。另外,自己是他的远房叔叔,也可前去依靠。于是李白就去了当涂,他在李阳冰家中休息了三个多月,自觉病体好了,就离开李阳冰去了宣州。
  来到宣州,本来太守、 长史都是老朋友,如今都高升了。寻友未遇,只好又回到当涂李阳冰家中,不久他的病又复发了。最终,死于李阳冰的家中,一代诗仙,就这样凄惨地离开了人世。


《中华名人百传》(全四卷)夏于全 许光宏 主编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励志经管书籍
专题分类
热门推荐 成长快乐 成功励志 自我完善 自我激励 自我调节 心灵鸡汤 就业求职 职场生涯 营销生财 创业发展 管理创新 社交处世 形象礼仪 演讲口才 智慧哲理 女性励志 名人励志 爱情生活 心理书籍 哲学书籍 历史书籍 古典小说 国学经典 世界名著 站内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