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术,识人是人生在世的大智慧

作者:魏晔玲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17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自古至今,善于识人都被看作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对于识人这个技术活,聪明如诸葛亮总结了“问是非、穷辞辩、咨计谋、告以难、醉以酒、临以利、期以事”等七种方法,而曾国藩干脆写了一本《冰鉴》,用一本书的篇幅将自己毕生识人、用人的心得写得清清楚楚。可见,正确认识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事。

孔子的高徒子贡也在这个问题上犯过糊涂。《论语》中记载,子贡看到社会上一些经常被标榜吹捧的人实际上却是一些伪君子真小人,很是不解,便问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子贡接着刨根究底,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孔子依旧是那句话:“未可也。”看着子贡如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孔子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在孔子看来,如果大家都说一个人好,这个人未必就是好人;如果大家都说一个人不好,这个人也未必就是坏人。那什么是孔子心中的好人呢?就是好人都喜欢他,而坏人却都讨厌他。正确分辨旁人对这个人的评价,由此获得对这个人的基本判断,方法虽讨巧,却是先贤留下的智慧之思。

事实也是如此。经常听到有人戏言: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虽是在开玩笑,确也说出了一个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就是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说他好。纵览历史长河,那些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留下了不朽名篇的文豪,无不是在这部分人眼里是神、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则是鬼。而且,成就越大、争议之声往往也愈嘈杂。

由此看来,人生在世,即便八面玲珑如黄蓉、委曲求全如刘兰芝,想要所有的人都说好、都喜欢也是痴心妄想。这倒不是人们刻意为之,而是价值观的不同所产生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在某些人眼中奉为圭臬的处事原则,在其他人那里则犹如一堆臭不可闻的垃圾,唯恐避之不及。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唯利是图、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人能得到一个正派无私的人的认可,同样道理,正派无私人的所作所为在精于算计的人那里恐怕也只能称得上是“傻帽”之举。而价值观相近的人,在遇到某一问题时,或同样义愤填膺或一起哈哈大笑,那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架势,想要让他说点对方的不好恐怕也不大可能吧。

看明白这一点,在听到对一个人众说纷纭的评价时,我们至少应该有这样的主心骨:对各式各样的评价分分类、归归堆,看看是哪些人在称赞,又有哪些人在贬低。如果叫好的大多是品行善良、公道正派的人,那这个人就差不到哪里,他受到为人奸猾、私心太重的人的贬损也就很正常。而如果都是一些口碑不好的人在为这个人“鼓”与“呼”,即使呼声再高,我们还是要加个小心,切不可被一时的热闹蒙蔽了眼睛。

拉拉杂杂说了半天,其实还是那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放在识人这件事上,一点都没错!(作者:魏晔玲)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智慧人生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