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古人常用的一个意象,归纳意象意义时候,把月亮当成思念的象征,再细点的话,分成思念家乡和思念亲人。是否都是这样呢?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的是恬淡闲适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的是孤独寂寞之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的是喜悦欢快之情。
更高层次
在唐宋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既丰富,又具有明显的复合性,因此,当代学者对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特别关注。从当代学者的论著来看,不少论文从唐宋诗词的整体出发,探讨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月亮是女性的象征
月亮的基本象征义是母性和女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月亮的基本寓意是‘母性’、‘女性’,属‘阴’。月亮在神话和先秦两汉文学中已被纳入女性王国而成为了女性的表征。”[1]因为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和先秦时《诗经•月出》所蕴涵的忧愁之情与唐宋诗词思妇所表达的离愁别恨之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反映唐宋文人对女性和母亲的崇拜。 “按照中国哲学的观点,月亮与女性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都具有阴、柔、静、冷的属性,两者之间在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农耕民族的文化圈里,“在漫长的心灵历程中,月亮就像一位温柔贞静的女性,负载着诗人词客们的脉脉温情和美妙憧憬。”
二、月亮象征怀人与忧愁
“月亮意象由于积淀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丰富社会心理,因而成为古代离别诗中常见的典型的意象,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社会心理内涵。” “月亮意象柔和温馨的审美特征与离人的感情需求相一致;月亮意象的惟一性、共享性使离人产生超越空间的玄妙之感,从而获得感情慰籍;月亮意象是离人期待团聚的寄托与象征。” “怀人伤别成了唐宋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月亮也就成了诗人们表达情爱遥寄相思的理想选择。”
三、月亮象征宇宙永恒,寄寓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月亮时晦时阴,时缺时圆,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 “月亮的东升西落,盈虚循环,亘亘独照便自然成了诗人进行哲学思考的载体。”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诗人通过月亮是对宇宙人生的进行哲理性的思考。 “诗人借月亮抒发天问意识,寄托对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思考。”《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亮意象,它不但是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哲理思考,而且体现了中国诗学“哀而不伤”的美学原则。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找到了文人解脱的方法。
四、月亮象征美丽的灵魂
月悬于天,何等高洁,何等神圣。月亮不仅是高洁人生志趣的象征,还是人类心目中美的灵魂与归化。 “月亮的美是纯净的美,有着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美”“诗人们用‘冰轮’、‘玉盘’等来指称月亮,表明月洁净品格和自己的独特情怀。”月亮的纯净美是诗人人品高洁和独特情怀的象征,月亮就成了诗人人格化的意象。苏轼、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是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为典型例子,强调月亮意象已不是一种纯然的客观物象,而是诗人人格化的结果,体现诗人高洁的人格。“诗人达到了一种超现实的审美境界,纷扰相争的现实世界已全然抛到了脑后,将心绪系于纯洁澄澈,永恒的自然之月身上,获得身心的宁静与升华。这是文人士大夫常常追求的‘道’家境界”。
五、月亮意象象征人类精神故乡
团圆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可谓源远流长,无限深广。一轮满月悬中天,引发出人们浓重的乡愁和深沉的离恨,使少妇为之垂泪,让男儿为之伤感。这种见月圆而起的对万事如意,完美无缺的追求,对合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祈盼,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心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们能从月亮中得到精神的安慰和心理的补偿,实现心中的梦想。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难以抑制的激情,蕴涵着一种本能的力量,从而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心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与‘月’崇拜及‘月’这种自然之力给予人类的心理暗示力有着密切联系。‘圆’不仅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认为是‘运而无穷’的神力。基于这样的宇宙观和心态,对一般民众来说,‘圆’便是一种万事如意的同义语,久而久之,人们对‘圆’的理解,对‘月圆’的自然现象,逐步形成了心灵上的谐振,迸发出一种难以抑止的文化认同感,在思维方式上便热切地向往追求完美无缺。 在这故乡是作为人的肉体与精神的诞生地从而与人的生活结下不可替代的联系的。故乡是养育人的扩大化的母体,故乡还是一个人开眼看世界的初始点,可以说思乡从本质上来说是出自人心深处本能的对生命的原始与归宿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