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再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时代要求。我们推动改革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也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生态环境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日益强烈。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能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追求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做好环境保护,公众的环保意识、企业的环保责任、政府的环保决心缺一不可。当前,政府的环保决心尤为重要。如何在发展中使环境得到保护,在保护中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这就需要在理念上有创新,在实践中见行动。
政府应当继续加大环保投入,结合各地生态建设实际,运用科学方法,大力开展环保科研,带动环保技术提升,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到对环境坚决不破坏,最小程度地影响,最大力度地修复。不仅要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要使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身体力行,同首都群众一起义务植树。同时也用实践告诉我们: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见缝插绿、建设每一块绿地做起,从爱惜每滴水、节约每粒粮食做起,身体力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者:开心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