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例如房间太冷或太热,太吵或太亮,都可能影响睡眠。另外来自生活伴侣的问题,也可能成为你的问题,例如对方的鼾声太大等。
违反生理时钟引起失眠:如大小夜班轮值的工作;出国造成的时差;有时极度兴奋也会睡不着,但通常是短暂的。
原发性失眠:此类病人并无特殊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通常是先天操心型的人,容易紧张、焦虑,平时睡眠质量也不好,遇到重大压力、精神负荷增大时,就更睡不着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即使压力消失了,香醇的睡眠也不再复得。
身体状况:例如有疼痛、气喘、呼吸困难、停经症候群等。
药物:某些治疗高血压、气喘或是忧郁症的药,可能有失眠的副作用。
睡眠--清醒周期障碍:人在白天工作一天后,夜晚来临时,渐渐进入梦乡,经过6~9小时的睡眠后,天亮时又苏醒过来,这样日复一日,就是人类的睡眠--清醒周期,固以一日为一周期,又称"日节律",但有些人日节律延后,以至到了清晨三四点才睡觉,一直到中午才醒来,这类病人若自订作息则没有失眠问题,但与社会大众的作息时间无法吻合,仍须矫正。
失眠的成因是很复杂的,如果失眠的情况直持续着或已逐渐影响生活,请勿自行购买安眠药使用,因为安眠药只能帮助入睡,对特定原因失眠并无疗效,且长期不适当使用,会有依赖性甚至成瘾,应尽快去医生处寻求解决之道。
心理调节
1.失眠者要培养"少睡一晚无碍"的观念。许多时候,失眠者是自己吓自己,老是担心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要消除这样的循环,就必须树立"不睡又何妨"的观念,放松心情,没有压力,自然容易入眠。
2.睡前保持心情平静。只有精神放松、心情平静,才能很快入睡。睡前不要做剧烈的体育运动,不跳舞,不看刺激的影视节目和书刊,不牵挂工作和学习,不想白天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尽力排除心理干扰。晚上上床以后,切莫躺在床上重温今天的失误,也不要计划明天的活动。因为这样做,会使你变得更加焦虑或兴奋,不利于你的睡眠。
3.解除精神负担。如果你为失眠而苦恼、焦虑,一到晚上睡觉时就精神紧张,往往是越着急越难入睡,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付失眠,一定要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4.勇于面对失眠。如果你上床后半小时仍不能入睡,不要醒着躺在床上。因为醒着躺在床上不睡,会使你把床和失眠联系起来,构成条件反射,从而强化了你的不良睡眠习惯。你可以起床做些事情,如阅读一本不太有趣的书,但决不可以看电视或听音乐。你也可以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躺在沙发上。也许你会惊讶: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睡着了。
日常生活行为调节
1.生活要有规律。即使你长期失眠,也要坚持晚上按时上床,不要早睡。尽量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的习惯。早上按时起床,不要晚起。白天不要打盹,因为白天打盹会削减你晚上睡眠的时间。午间只宜小睡,切勿以午睡代替夜间正常睡眠。否则,会干扰你的"生物钟",夜间更难入睡,加重失眠。另外,你的工作、学习也要有规律,不要开夜车,以免身心疲劳。
2.不要补觉。如果你在夜里醒来过了15分钟还不能重新入睡,躺在床上只会使你更加紧张、更难入睡。干脆起床离开房间做些轻松活动:如看书、听音乐、静坐,等到累了再进房间;或打开收音机或电视,等有了睡意再关掉。记住:不管你在夜里睡得好不好,都要在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即便是周末也不能试图补补觉,这种做法对克服失眠症没有任何帮助。
3.养成睡前停止思考的习惯:睡觉之前,听听曲调委婉、节奏舒缓的音乐,或者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如:雨声、虫鸣等等。倾听大自然的方法开始做起来会有些困难,不过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学会。有两个简单的方法:
--放慢呼吸、想像一下你吸进的气是如何从体内呼出的,这一练习可以在白天做,时间长了晚上做就可以帮助你的睡眠。
--当你想起不愉快的事情时,你要努力尽快想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冲淡这些不快。也可以数"一只羊、两只羊……"直至心完全平静下来。
4.睡前避免观赏紧张刺激恐怖的电视、电影如鬼片、凶杀片等,以免造成心理不安而影响入睡。
5.晚间散步:长期患失眠症的人也可以在晚间散散步,地点最好选择居家附近,距离不要太长。散步可以放松肌肉,使身体发热,通常当体温降下来时,人也就会感到困乏想睡觉。也可以每天有规律地进行运动,每周至少4次,每次30分钟以上。
6.睡前做爱:对于许多人来说,睡前做爱可以使身体完全放松,也能提高睡眠的质量。
7.睡前洗个热水澡:人在入睡时体温低,而白天体温是最高的,根据这个理论,人在睡觉前两三个小时洗个热水澡可以帮助入眠,因为洗澡能将体温升高,等到了你的睡觉时间,你的体温也就降了下来。
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快乐可以成为一种习惯。究其本质,快乐实际上是一种心态。心理状态决定命运,快乐的心态决定快乐的命运。养成快乐的心理习惯,我们就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因为快乐的习惯将使我们时刻支配生活中的点滴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