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想像力:世界是我们想出来的
馒头的无数种吃法
馒头的非常吃法
据说一个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馒头的无数种吃法:
当穷得只能买馒头的时候……想吃饼的时候,把馒头拍扁了当饼吃;想吃冰淇淋的时候?熏把馒头放在冰箱里冻冻再吃;想吃猪肉的时候?熏把馒头捏成猪的形状再吃;想吃火锅的时候?熏把馒头切成片?熏放在开水里捞着吃;想吃香肠的时候?熏把馒头搓成条再吃;想吃螃蟹的时候?熏把馒头从上面掀开再吃;想吃汉堡的时候?熏把馒头包在纸里?熏再把纸打开?熏再吃;想吃香蕉的时候?熏把馒头的皮剥了再吃;想吃鸡腿的时候,找根筷子穿着馒头吃;想吃寿司的时候?熏把馒头蘸点芥末再吃;想吃西餐时?熏把馒头放在盘子里?熏再拿刀叉切成片吃……
想像力多么伟大啊!
餐餐咸鱼蒸猪肉
有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娃:"放羊干什么?""挣钱啊。""挣钱干什么?""讨老婆啊。""讨老婆干什么?""生娃啊。""生娃来干什么?""让他放羊啊。"
生了孩子来放羊!这是放羊娃可怜的想像力。"井底之蛙"就是"井底之蛙",明显是环境、眼界限制了人们的想像力。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会越做越小的。
古代有个老农民,每天都得自己挑水喝。有一天,他想像力大增,突发奇想:"皇帝用什么来挑水喝呢?"他紧接着回答:"一定是用金扁担!"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爱你,就像爱吃水煮鱼"。那么,毛主席吃什么呢?我的兄长黄水龙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广东省紫金县的一个老农民,一辈子没有出过自己的山村。后来,他的儿子在北京上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了,他就去了一趟北京看儿子。回到自己的山村,那可不得了啦!他每天吹嘘自己在首都的所见所闻。别人问:"你见到毛主席没有?"他哪里见得到毛主席?但一样吹牛道:"天天都见得到啦!"人家好奇:"那毛主席吃什么菜啊?"他哪里知道毛主席吃什么?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菜就是咸鱼蒸猪肉,那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次。于是,他说:"嘿!人家毛主席啊,餐餐都吃咸鱼蒸猪肉!"
市井中人,谈论朝廷中事,肯定是道听途说啦。丰富的想像力来自大的视野,大的视野来自高度,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远,才有远见和远景。
我们能想出什么来
想像力造就天才
据说想像力对生理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运用想像力美胸。奇书《身体的力量》提供了一个运用想像力美胸、丰胸的方法,据说非常有效。这真是全世界所有嫌自己的胸脯不够大的女子的好消息。
想像力就是学习力。学生学习、复习,应该经常在脑海里"放电影",把自己学过的知识"放"一遍,甚至把老师讲课的声音、情节也"播放"出来,效果绝对好过盲目地死记硬背。
天才作家柯云路早年的小说《嫉妒之研究》中,就提到想像自己是另外一个人的方法。比如一个画家,可以想像自己就是毕加索,然后按毕加索的习惯作画。比如一个男作家要描写一个美女,他应该把自己想像为这个角色,然后想像自己的环境就是那个美女所在的环境。这样写得才生动。《水浒传》中,写豪杰就是真豪杰,写奸雄就是真奸雄,写淫妇就是真淫妇,写妖道就是真妖道,写孝子就是真孝子……难道作者同时既是真豪杰,又是真奸雄、真淫妇、真妖道、真孝子吗?非也非也!作者是靠想像力来写作的。
想像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翻开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爱迪生那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为发明奉献生命的,可以说绝无仅有。虽然爱迪生不发明历史,但他的发明却为历史锦上添花。爱迪生的伟大来自好奇,来自想像力。
一天,少年爱迪生到温切斯特的磨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那该多美啊!几天以后,他把几种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家的一个佣工吃化学制品后飞行。这个佣工吃了爱迪生配制的化学制品之后几乎昏厥过去,幸好没有搞出人命!
心中的高尔夫
准备好思想,才能更好地准备好身体;锻炼好脑子,才更能锻炼好身体。练习太极拳,老师会叫你除了真正练习,还要经常进行想像中的练习。
美国有一个人每天在心中想像练习高尔夫球:
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梦想着在高尔夫球技上突飞猛进--他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以达到目标。在此之前,他的水准在中下游之间,90杆左右。而他有7年时间几乎没有碰过球杆。这7年间纳斯美瑟少校用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来增进他的球技--这个技术人人都可以效法。他复出后第一次踏上高尔夫球场,他就打出了令人惊讶的74杆!比他自己以前的平均杆数还低20杆,而他已经7年没有上场!他的秘密何在?就在于"心像"。少校这7年是在战俘营度过的。7年间,他被关在一个只有4尺半高、5尺长的笼子里。绝大部分的时间他都被囚禁着,看不到任何人,没有话说,也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后来,他了解必须发现某种方式,使之占据心灵,不然他会发疯或死掉,于是他学习建立"心像"。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高尔夫球。每天,他在梦想中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打18洞。他看见自己穿了高尔夫球装,闻到绿树的芬芳和草的香气。他体验了不同的天气状况。他感觉自己的手握着球杆,练习各种技巧。他看到球落在修整过的草坪上,跳了几下,滚到他所选择的特定点上,一切都在他心中发生。在他心中打完18洞的时间和现实中一样。一个细节也不能省略。一周7天。一天4个小时。18个洞。7年。
离参加奥运会只有半年了,美国五项全能运动员玛莉莲·金恩不幸受伤,不得不终止训练。她心中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好起来,一定可以进入前三名!因此,她开始当时惟一可能的训练--在脑海中想像的训练。她收集了前五届奥运会纪录保持者的纪录片。坐在椅子上,把影片投射到墙上,仔细观看。有时候,调成慢动作放映,一格一格地分析他们的动作。她不停地看,看了好几百个小时,不停地学习、吸收。有时候,她努力回想过去比赛的场面,想像每个动作的细节。她尽最大的努力训练自己,甚至不需要活动身体。等到可以慢慢走路的时候,她站在跑道上想像当天所有的体能训练,想像自己如果没有受伤的话,会怎么做。就这样,接连几个月,她不停地想像自己完成了比赛,夺得了奖牌。万幸,在比赛前夕,她康复了。她获得了1980年奥运会的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