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42节:曹禺寄望写出大东西

  最近万方读的文学类的书多一些。像一些老人的回忆、随笔读的多一些。如胡适的书、齐白石的《五出五进》,读了让她感觉很平心静气,很舒服,让她明白了一点: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自在。

  万方读书不会跟风。现在图书市场上很热的一些书不会左右万方,万方绝不会受它的影响。"读书要相信自己。"万方说。

  在最近读的书中,万方说让她最感动的是杨绛的《我们仨》。"杨绛把连在一起的三个人的生离死别写得那么空灵又那么深邃,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万方还非常佩服王安忆,她特别强调了一下"佩服"这两个字。"作为同行,我特别佩服她那么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按照她自己的思路、跟随着自己心的召唤去写。这种精神我很佩服。"

  万方书语

  书,需要静静地读。你把它作为工具很必要,但是书除了实用的价值外,它对你的灵魂对你的精神也是一种滋养。而这种滋养是需要你静静地吸取的。

  真正的好书是能从文字后面读到东西。读完之后还能让你想的,就是好书。

  曹禺寄望写出"大东西"

  是《空镜子》在全国的热播,让很多人知道了《空镜子》的作者万方原来是曹禺的女儿。而这一年正是万方"知天命"之年,经历已经丰富而精力依然旺盛。

  可能是曹禺在话剧领域里已攀上了顶峰,也可能是22岁便以《雷雨》震惊天下而解放后再也没有突破的苦闷,当然更可能是50年代以来文艺界人士一直如惊弓之鸟,使曹禺希望女儿成为一名科学家或医生,不愿培养她再去当个作家。

  但曹禺不得不承认潜移默化的力量,同时还有天性。他发现万方从小就对事物有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她看天上的乌云,会琢磨出种种鬼怪的影子,从墙壁的水迹中她能找到公主、国王、神仙,能和童话里的形象对上号。她跟着父亲去看《雷雨》,看着看着她哭了,曹禺以为她是被响雷声吓哭的,其实她是被悲剧情节打动了。

  万方并不是吃父亲老本的作家,她最喜欢写的是小说。她的几个中篇小说《在劫难逃》、《杀人》、《未被饶恕》、《珍禽异兽》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但她又很实际,她感到写小说养活不了自己,她不得不经常涉足电视剧。她知道写电视剧要占去她不少时间,而且写多了使写小说的感觉都受影响。但她毕竟生活在现实中,她不得不变得世俗些。

  曹禺晚年最感痛苦的是,他20出头就名震海外,被西方的同行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但在壮年后他的作品很少,而且失去了早年的光彩。一直活到近21世纪的曹禺生命的最后几年愈发伤感,他曾痛苦地在病房里大喊:"我痛苦,我要写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我越想托尔斯泰越难受。"此时的万方是他惟一可以倾诉的对象,他的家属中只有万方一个人懂创作,他把万方视为生命和事业的延续。曹禺在病房内看了万方创作的《牛玉琴的树》,第一次放开了表扬女儿:"小方子你能行,能写出大东西。"

  秦文君

  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

  秦文君其人

  秦文君,女,儿童文学作家。1954年生,上海人。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历任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上海《儿童文学选刊》主编,副编审。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秦文君文集》(五卷),儿童文学集《变变变》、《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全传》、《小鬼鲁智胜》、《调皮的日子》、《小人精丁宝》、《小丫林晓梅》、《女生贾梅全传》等。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处,非常富于感染力。

  儿童文学《男生贾里》获1997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1997年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及上海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宝贝当家》获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四弟的绿庄园》获1998年冰心儿童文学奖、《秦文君中篇儿童小说选》获1995年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家有小丑》获1996年台湾九歌儿童文学奖。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秦文君的文学观及创作时时流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曾多次提到当下的儿童文学缺少"苦难",也提到要"感动"今天的儿童。她说这个"今天"应是宽泛的,既是对以往的承接,也是积蓄力量抵达未来的过程。

  秦文君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儿童文学品牌"。秦文君承认,世界上已没有比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更适合自己的事了。她还说过,一向很为自己的性别自豪。她有自豪的理由:中国文坛的世纪老人冰心,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女作家。多年来,秦文君已然习惯了白天工作、读书,夜里再从现实的生活里飞翔出来,沉浸在灵性的创作世界里。提起校园文学作家,秦文君无疑堪称标志性的经典作家。她的名字在十四五岁的少年读者当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和号召力。

  "儿童文学作家是天生的"

  "儿童文学作家是天生的",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这句话好像就是说秦文君的。童年时的秦文君就喜欢读儿童作品;当了五年教师,期间研究的是儿童心理学及儿童教育学;在上班的路上,她要经过两个学校,学生的笑声、读书声吸引着她每天都要在校门前停留一段时间。"作为儿童作家不管艺术天分有多高,最重要的是对童年生活的念念不忘,对生活和儿童的热爱。"对秦文君触动比较大的书还是童年时读过的,记得还算清楚的是胡万春的《骨肉》。

  秦文君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很幸运的。老师非常鼓励她阅读,还给了她一张图书馆的阅读卡。"这个启蒙人是很重要的。"她特意强调说。

  秦文君初中没毕业就上山下乡了。那时正闹书荒,她爱好读书,只能借书,借了不久就得还,于是她对阅读就有了一种迫切。后来到了黑龙江,秦文君带去的那些书在她很迷茫很困惑的时候,增加了她的内涵。再后来被派到学校去教书。没有经过培训,却要去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为50多个孩子讲课,对秦文君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秦文君并没有慌神,在教学之余,她总是静下心来琢磨,自己讲的东西,怎样才会使孩子们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怎样才能使他们心领神会。琢磨着、实践着,秦文君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些孩子的纯真与无邪。于是,秦文君就把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写进日记里。这期间,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秦文君还读了许多关于儿童心理的书。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