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生命的钥匙藏在哪里?
我现在住的地方离多摩川非常近,所以经常过去散步。那掠过河面的风让人觉得心情格外舒畅。再看看水里,里面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从水面上突出来的三角形的小石头上,露出来的是乌龟的鼻尖;那在水里晃来晃去,看上去像是线头的,其实是小鱼群;还有那与水草缠绕在一起,跟垃圾似的,其实是蜻蜓的幼虫……
看着看着,我就想起我刚刚上大学时,生物学老师问过我们的一句话:“人虽然能够在一眨眼的工夫内就把生物与非生物区分开来,但是,是根据什么进行区分的呢?所谓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呢?在座的各位能给它下个定义吗?”
我热切地期盼着,然而,老师并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答案。他只是在课堂上列举了一些生命的特征,比如说,由细胞构成,有DNA分子,通过呼吸产生能量,等等。不久,暑假到了,这门课也就结束了。
我们在给什么东西下定义的时候,如果对其属性进行列举说明,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要对其本质进行明确的说明,那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关于这一点,我上大学不久就意识到了。现在再重新回想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找到什么明确又正确的答案,总觉得自己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没有落地。所以,这20多年来,我仍在不停地进行着探索。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就是一种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系统。生命科学发展到20世纪,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复。1953年,科学领域的专业杂志《自然》上刊登了一篇仅有1000多字的论文(也就占了一页的篇幅)。然而,就是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提出了DNA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互相结合在一起的链构成的结构模型。生命的神秘性就在于它的双螺旋。对此,人们深信不疑,因为它的结构实在是太美了。
这里其实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一结构还暗示着其重要的功能。撰写这篇论文的两个年轻人——沃森和克里克,在他们文章的最后,还若无其事地写道:“我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对称结构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可以互相进行复制的对称结构。如果我们把这对对称结构解开,就是底片与照片的关系。以照片为基础,能够制造出新的底片,同样,也可以原来的底片为基础,产生新的照片。而含在照片或者底片里的密码,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基因信息。这就是生命的“自我复制”系统。当新的生命诞生的时候,或者是细胞进行分裂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个结构进行信息传递的。
DNA结构的揭开,在分子生物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DNA上的密码,是细胞内部微粒的序列,科学家们也对其进行了破解。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科学家研究出了通过小型手术对这些序列进行重组的方法,即DNA重组技术或遗传工程诞生了。于是,分子生物学也就迎来了黄金期。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