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以人为本——孔子管理学 >> 有没有理想的管理人员?
【字体:  】      【发表评论

信任是良好管理的基础(1)

论语12.7篇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意译)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政。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有信心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的话,在这三者中该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的话,在这二者中又该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说:“去掉粮食。粮食没有了,顶多是个死。一旦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了信任,国家就没法存在了。”

  信任是良好管理的基础

  孔子马上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一名理想的管理人员?领导者应当属于“君子”,因此他要考虑到人的几个层次。君子已经达到了第三层次,因而以自己的尊严和荣誉的标准作为榜样。但他还远不是一个理想的管理者。他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地学习。理想的管理人员是一个永远学习的人。

  何谓“管理”?

  这是一种“指明道路、教育和培训”的工作。管理因而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理念,对他人的行为起到指引方向、掌管性的影响。

  也就是说,管理具有两大部分:一方面是指引目标,另一方面是了解通往目标的道路。

  经理人需要的是作为目标的未来前景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员工。

  显而易见,惟有去关心自己的员工,他才能进行管理。孔子说得一清二楚,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关心员工。

  孔子法则1:没有员工的信任,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管理。

  关心员工的这段论述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对这段话也并不陌生。上司对其员工必须尽到关心照料的责任。上司如果没做到这一点,员工甚至还可以把他告到法庭上去(这是德国法律规定的雇主对雇员的劳动保护义务。-译者。)。按照当今的动力理论,这种关心照料和积极性紧密相连。动力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工作任务的吸引力,二是工作任务带来的回报(以工资、声望和安全感体现)。

  孔子是这样说明的:员工需要食物(也就是相应的收入)和军备或者说保护(也就是某种工作岗位安全),最后,员工需要的是对管理者个人和能力的信任。

  孔子说得棒极了。当危机时期来临时,只要还有信任在,人们完全可以放弃食物和军备。一旦信任还在,员工可以接受缩减工资,接受工作岗位安全的恶化。因为只有信任,才能摆脱危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友投稿 |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