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我看了搜狐网一篇题为《一位宁波父亲写给考上北大儿子的信为何被转疯》的新闻后,夜不能寐,浮想联翩。
说实话,这一封信真的很感人,很启发人,对全国的家庭教育有普遍意义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建议没看过的家长不妨认真拜读。
其实,这一封信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哲理,也没有感人肺腑的“孟母三迁”,更没有华丽或者扣心弦的言语,它只有真实而又简单的智慧流露和朴素情感表达。
我从中深刻领悟到,家庭教育的实质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正当讼求。
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无私地深受着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一个爱是一个技术活,是要讲技巧和方法的,要用理智和科学来对待爱;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也不能让孩子任性成长,自我澎涨,唯我独尊。
那么,父母的爱要落实到让孩子健康成长、阳光成长、有为成长这一个核心内容上,就必须与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关系。www.lvyougl.com
父母与孩子不是上下级关系,所以父母不能命令、强加、指责自己的孩子;父母与孩子不是大与小的关系,父母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以你是小孩,什么都不懂,一切听大人的,大人不会害你的口气”说话办事,这是对孩子的自主权的掠夺和对孩子自尊的打击;父母和孩子不是施舍与乞讨的关系,父母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是责任和义务,不要以“你吃我的穿我的还不好好学习,我花钱凡事我说了算”的态势去对待孩子,大多数孩子都是知好歹、有感恩心的,你如果这样就把亲情关系定格在商业关系之上了,好象是我投入了,你长大一定要还回来;父母和孩子不是狱警和犯人的关系,虽然你有监护、监督权,但你不能把孩子当犯人看,不能把孩子的精神、意识、言行都锁牢在你的掌控之中。
我觉得,父母和孩子从某一种角度讲应该是朋友、兄弟姐妹和同志的关系。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观念上可以存分歧、有争议,在言行上提倡独立、鼓励个性和开放,大家有事、有意见、有矛盾开城布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补台,一切都在民主、在和谐的环境中商量着来,不必为一件小事、为一个细节、为一句话、一个观念争对错、论输赢。
如此的关系对父母于孩子都会轻松愉快,于孩子成长只会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父母如果从过份地、苛刻地严厉中走出来,从打骂出孝子、出才子的误区中跳出来,从一切都是父母对,一切由父母做主的传统中解脱开来,你的孩子就会破茧而出,成为超乎想象的、一切皆有可能的栋梁之材。(作者:罗丹木)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