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两天

作者:韦蔚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0-06-13

那天监考。一进考场,便看见学生在黑板上留了几行大字。前面三行是:

我们只有两天

一天用来出生

一天用来死亡

还有两行写的是:

一天用来希望

一天用来绝望

想来这五行文字被学生视为了至理名言

确实挺有名的。

也很有些意思在里面。诸如:生命很短,可以浓缩为两天;由出生走向死亡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一旦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尽管可以有万千种活法,但都必死无疑;希望与绝望是对立的统一,彼此依附,互为终始……

然而,再细加琢磨,还是觉得“名言”未必“至理”。因为对于生命而言,最最重要的是其行走的姿态与过程,而“名言”恰恰将这最重要的忽略了。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按我们的意愿,在某一个日子某一个时辰(例如金猪年元月十八日十八时十八分)哭喊着来到这个世界;无法按我们的意愿,选择我们的父母(例如达官显贵,亿万富翁,娱乐明星,诺贝尔奖得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无法按自己的意愿,给自己的死亡作出某一种安排。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把握自己生命的姿态与过程。在不懈前行的过程中,让生命变得从容而丰富。即使有时候也会陷于绝望之中,但终是向着希望走着的。

想到了诗人海子。

海子在意生命的姿态与过程时,便是将希望揣在了怀里。即使为知音难觅而苦,依然能用青春的声音歌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时的海子,当是这样拥有属于他的两天,一天用来绝望,但是一定还有一天可以用来希望。

遗憾的是,海子最终还是将绝望写在了第二天,并且将可以重新开始希望的第三天,拒之于生命的大门之外。“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于是海子只能在他曾经歌唱过的季节来临之时,让呼啸而过的列车,把自己送上不归路。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听见海子用自己即便苍凉但一定真实的温情,歌唱春天。而此时此刻,二○○七的春天,正悄悄向安徽怀宁的乡村,向海子永远的故乡,走去。

想到了大师季羡林。

季老在80高龄时写下了长篇回忆录《留德十年》,首次披露了50年前在德国留学时的一段异国之恋。在很长的光阴里,那段恋情鲜为人知。有人被感动了,专程到哥廷根遍寻季老曾经的恋人——伊姆加德,最后终于找到了,但是结果出人意料:伊姆加德,终身未嫁。

伊姆加德给季老寄来了她80岁的照片,桌上仍摆放着当年为季老打字用的打字机。接到照片时,季老已是九秩老翁,他叹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出生在异国他乡的情,没有能够开花,似乎便走向了死亡,因为大师已经有了婚姻的果实。然而半个世纪之后,我们还是被两位垂暮老人深深地感动。想来想去,还是爱情的过程叩动了我们的心弦。两个年轻人各自怀揣着爱与责任,目不斜视地径直往前走,走啊走啊,彼此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任何的约定与承诺,在青丝走成了白发之后,蓦然回首,爱情已经走过坟墓,走向了不朽。

又想到了我的学生。

在这个冬天来临之前,他们在多功能厅的天幕上,留下了另外五个大字:

花开的声音

孩子们在庆祝他们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刻,听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正在像花儿一样开放。声响过后,美丽的足迹已留在了生命之途中。毫无疑问,途中的各式脚印,还镌刻着哀伤、忧愁、迷惘,乃至绝望。然而这有什么关系!孩子们在品尝着成长之乐与成长之痛的过程中,一边倾听“花开的声音”,一边思考“我们只有两天”,于是孩子们的生命也开始变得从容而丰富。

于我而言,在人生的两极中还会有无数个选择,在不断的选择中,一天天远离出生,一日日走近死亡。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因为生命的姿态与过程,都已握在了我的手中。

感谢生活赐予我如此美好的职业,感谢职业让我的生命不断生长,感谢生长让我更多地享受生命过程的快乐与幸福。

写到这里,不由笑出了声:呵呵,真好,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将生命的过程,牢牢地,诗意地,一辈子地,握在手中。(编辑:赵露)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涩记忆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