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线:我讨厌被人瞧不起的感觉

作者:朱虹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12-25

小雨是我从事咨询多年来遇到的一位很特别的案主。

那天,小雨妈妈来电话约咨询,语气火急火燎,恨不得咨询师能立即投入工作。从小雨妈妈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小雨性格内向,不学习不爱交往,成绩一般。她总感觉自己从小被忽略、得不到认可,总说自己受欺负;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却压抑自己不敢发泄。小雨曾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由于老师管理严格,还体罚,她不适应,很害怕。后来,父母把她转到公立学校,现在读初三。因为是后转来的,习惯也不好,学习也不好,所以同学嫌弃她。但她不知道从自己改起,天天说这个学校、这个班还不如原来的。

小雨脾气直、拧、犟,有很多看不惯的事情。老师说的话不好听,她嫌恶老师;班内同学开窗子开电扇,她说人家自私,抱怨自己怎么这么无辜,倒霉。

现在,小雨因为人际问题而终日心烦,无心学习,很迷茫。

“我问你问题,你就应该给我答案”

首次电话咨询进行了一个小时。

“一年多了,其实从小学就这样,我交不到朋友,两个人一组,没人跟我,比如说抛实心球,我就找不到人。元旦时我唱歌,想好好表现,但班里有男生骂我,让大家都别理我,难道我是瘟疫吗?”

“老师也想让我适应,可是总帮倒忙。他要想帮助我,应该是让同学跟我玩。上学期,班主任让成绩好但跳得不如我的人去表演跳舞,不公平。”

小雨拿起电话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自始至终语调高亢,语速较快。她表达的核心内容总体是负性的——自己的不幸遭遇和不良感受,周围人——父母、老师、同学的不当对待。小雨思维跳跃,令人捉摸不定,语言逻辑性很差。

一般来说,说话时语调平稳、语速适中是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表示,小雨的自卑心理和被理解、被接纳的强烈渴望也被她的大段陈述暴露无遗。

“听起来,对这些年的学校生活,你有不少委屈、不满,有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我说。

“跟我妈说,没用。小学,我考不好,心情不好怎么学习呀,我妈就说我。现在我长大了,敢跟她吵了,但是我口才不好,说不过她,每次都是本来我有理,却被她说得没理了。我觉得我妈不该训斥我,要理解我的处境,可是谁能听呀。其实,我有才能,如果能遇到好家长,就能发展得很好。可我爸我妈都不适合当家长,没资格,我妈老拿我的缺点掩盖我的优点。”

“说说你的优点吧。”

“初二时,呼啦圈优胜奖;初一时,英语百词大赛一等奖,我背单词背得很快;语文也获奖;我喜欢唱歌,声乐老师说我唱得好,准备暑假给我刻盘;我正在学钢琴,还没怎么练。”小雨的声调降了下来,语气也平稳了不少。

“能看出你是个很努力的学生。”

“我是很努力的,不敢不努力,我讨厌被人瞧不起的感觉。我觉得学校带给我痛苦,学校应该是带给人快乐的地方,可是我总是得不到认可。我不会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我生活中都是不如意的事。”

不知不觉到了该结束本次咨询的时间,但小雨用质疑加请求的态度反复要求延长时间,或是提前进行下次咨询。

“明天行吗?后天?周六?周日?周一?都不行吗?一周只能一次吗?一周两次行吗?”

为了争取更多的机会,小雨甚至立即抛出了新的问题:“我还有个问题,我担心我的成绩万一上去了,有个女生会说我,怎么办?两个月前,她……”

“我相信在下周我们讨论前,你会想出自己的应对办法的。”

小雨愣了片刻,之后,一字一顿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觉得我以后问你问题,你就应该给我答案,你不给我答案,我觉得不可思议。”

对所处的环境、对身边的所有人充满指责,总是很愤怒的小雨希望自己能有所控制,控制咨询时间、咨询过程、咨询内容,包括咨询师。努力控制,是因为她害怕失去控制,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同样也不相信他人、环境。在很多做事有条不紊、把自己的生活收拾得井然有序的成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控制的存在,因为唯有控制才能带给自己安全、良好的感觉,确认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但控制常常带来人际关系上的疏远或对抗、情绪情感上的焦虑或不安、为人处事上的封闭或退缩。

小雨不满意一切,但把焦点都放在了对他人的期待上,期待自身以外的世界为自己改变。所以,她的话语中多是指责。

“我把工夫都花在别人身上了”

小雨妈妈在之后的电话中告诉我:孩子觉得咨询师是个很有趣的人。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很耐心地倾听她,发展出话题与她讨论,并且对质了她的要求。而她身边的人,包括爸爸妈妈,更多时候只是给她讲道理、训斥她或简单满足她要求,甚至给予嘲笑、无视。

接下来的咨询重点是在改变小雨尚未满足的期待上,帮助她从“自己”的层面生活,对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以及行为负责,而不是把改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老师应该提高素质”,“同学应该看得起我、帮助我,和我玩”,“爸爸妈妈应该理解我的处境,思考怎么教育我”。

我请小雨采访几个人,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问问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评价自己。

“我妈说我纯朴、天真无邪、倔强、老实、厚道、内向、无知、任性、不善于总结经验、不善于向别人学习、懒惰。有个女生说我不活泼,做事太慢,让别人难以接近,以后多跟同学接触。其实她跟我说话都不看我,放学很快就走了也不叫我;我借钱给她,她非但不感激,拖着不还钱,还往我身后画……班里有四五个女生是这样的,我觉得她们无视我,瞧不起我,很不舒服。还有我表妹,势利眼,我学习不太好、脾气很暴躁,她也看不上我。”

“我听到你一直在抱怨,似乎心里有很多委屈、不平,说说学校生活中让你最感挫折的事吧。”

“第一件,中午吃饭,大家都坐在一起,没我位置,很别扭,苦闷;第二件,小组活动时,别人不找我,老师还要为我安排,那时觉得自己很没用;第三件,别人说话,没人理我,我插不进去,也不爱说。从幼儿园开始,我就觉得茫茫人海里没人理解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孤独。我想培养自己的能力,但性格仿佛天生,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小雨的语调中充满怅然。

体验着过去事件对现在的冲击,小雨告诉我她发现自己每当为一点儿小事烦恼时就特别不自信,压抑、害怕、孤单,但是越怕越做不对。她觉察到自己进入到恶性循环中。

“恨一个人往往要比爱一个人付出的更多,对吗?”

“小雨,你怎么有这样的感触?”

“我冲别人发火,自己却很难受。都是不大的事情,我却天天烦恼。我也不想这样,但我从小的经历、遭遇使我看不到好的地方,找不到好的地方。”

“说说让你高兴的事吧。”

“转学前,我和一个女生和好了,我俩都很诚恳,她舍不得我走,我心里有一丝安慰;有一次,还是这个女生,看电影时,她搬椅子坐到我身边,挺好的,这说明她喜欢跟我在一起、在乎我。”

“听起来,你特别在乎朋友,更在乎别人是否尊重你、肯定你,高兴、不高兴都是因为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似乎对别人有很多期待……”

小雨有片刻的沉默,之后说:“我发现我把工夫都花在别人身上了,我不希望我是现在这个状态,我知道先要从自己改起,就是认识得不够深刻,刻骨铭心。”

一个小时的交流,小雨的语调不再那么高亢了,语速也慢了下来,有时能边想边说,表达的逻辑增强了。她仍然会倾诉很多负性感受,但总体来说总量和频次降低了。

“我发现能控制的只是自己”

几次咨询后,小雨开始聚焦她自己,诉说她的目标、愿望和行动了。我建议她把同学相处的那些事打个包、放一边,专心复习,争取考上想去的学校。当我让小雨为那个“包裹”起个名字时,她说叫“沙漠”;我让她说说看着“沙漠”的感受,并与它告别,小雨说真希望快些为自己种下一片竹林,在竹海里弹琴。

“小雨,在这么长时间里,你是怎么面对这些问题的呢,比如她们的不友好?”

“我知道我应该专心学习,可就是摆脱不了烦恼情绪,那些痛苦的事,就像扎个钉子,用什么工具都拔不出来。后来我试着用不理会的态度。我妈还说承受挫折也是一种经历,但我真的不喜欢挫折。”

“是个办法,不理会就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你们怎么议论、怎么看我,与我无关。”我表示了认同。

“我发现我现在能控制的只是自己。我希望和大家和平相处,谁都不惹我,彼此关心、支持、帮助,有话好好说。”

“你希望你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样子?”我问她。

“成绩好,唱歌好,爱帮助人,性格平稳,不用骂人方式解决问题,成熟老练,意思是有计策,不为外界小事干扰,心中有大目标,心很静,不喜欢与外界争执。我希望在大家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听起来,你现在特别想改变自己,希望给大家一个新面貌?”

“是,我现在最想改变自己的,一是提高成绩,再一是加强音乐方面的学习。我能比很多人强。”

小雨问我是否听过当下很流行的一首歌,随即不等我回答就唱了起来。

我告诉小雨:“我感觉唱歌时你特别投入,歌唱得也很流畅自如。”小雨说那是因为她此时此刻感觉非常自信。

“当家长,爸爸妈妈也要学习”

否定父母是很多孩子为让自己长大而使用的一个工具,但青春期中的他们对父母是依赖与批判共存的,一方面保持着年幼时接受哺育的习惯,另一方面从学识、能力、性格乃至外表等很多角度指摘着父母,并借此表达自己已经成人的信息。

学习一分为二看父母,接纳父母本身的样子,放下想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理解、认可的期待,转而找出自我满足的方法,小雨的满腔怨怪才能得以释放,甚至转化成正面能量,发展出与父母互动的崭新状态。

在咨询中,我给小雨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关于你的爸爸妈妈,写出你欣赏他们的三处和不欣赏的三处。

“说说你妈妈的优点吧。”

“没啥,我没什么欣赏的……就是当家长,干活干得挺多的。她缺点太多,她说我无知,可她都活了40多年了,还不全面,有时任性。教育方法不对,她只说我,自己却做不到,她应该以身作则。她也很无知,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只能找心理老师。”小雨仿佛找到了告状的地方。

“看来你妈妈身上只有缺点……”我回应小雨。

“也不是,我要什么她都会给我买,比如给我买钢琴。还有,给我报网校,四五千块钱一年;学钢琴也很花钱,45分钟就300块钱,我还学跳舞、唱歌;学数学也挺花钱的,一万多,但我没有数学脑子,学得不太好。”

“我感觉这是你妈妈爱你的方式,为你花钱、为你做事。”

“可能吧。其实,有些事情,我还不太理解父母,我还小嘛,我们都不太理解对方,我应该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献爱心什么的,现在只有隐约的感觉。”

“有没有向妈妈表达过感谢?”

“有一两次,不好意思说,应该做,可我没做过什么。”

“刚才你说的欣赏妈妈的地方都是她对你好的地方,但是,作为她自己,你欣赏她什么?”

“她有音乐细胞,音准好,爱唱歌;孝敬父母;好表达,她好厉害,我说不过她。我就希望我妈别总说我,训斥我,逼我上学。”

“我感觉你们每天的冲突、争吵就像打乒乓球,都是互相配合的,你说上学不开心、烦,她教育你,你指责她,她又指责你……”

“哦?”小雨仿佛不曾听过这样的说法。

谈到爸爸,小雨说他矮矮胖胖、肚子不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干事磨蹭。经过一番思索,小雨还是找出了自己欣赏爸爸的地方。

“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工作能力强,有魄力。而且不像我小心眼,工作中受了委屈,或者谁说他什么了,他都不在意,不太计较这些事。我爸特别自信。说话也很搞笑。还有,我爸小时候体育好,短跑快,比赛总拿第一。所以,我感觉我应该有运动细胞。”

至于不欣赏的地方,小雨说爸爸也不会教育。两人的交流非常不通畅,爸爸张嘴闭嘴就是学习,而且教育方法太粗暴,一生气就打她,还不让睡觉。

“看来,爸爸妈妈还没有找到你喜欢的教育方式。”

“是,我是有要求。首先,他们的态度我就不能肯定,我觉得他们教育我应该上心,每个人做什么事都要上心。”

“当家长,爸爸妈妈也要学习,也有他们自身待突破的局限。”

“他们当然有局限。不过,以前我们是都不太理解对方,他们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效果不好。”

“如果时光倒流,你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小雨,你要怎样做?”

“好好学习吧,提高自身能力,自然而然和谐相处。很后悔这一年没好好学。但我真的想先交朋友,再学习。我需要外界帮助,需要别人指导我。”

“你准备带着什么告别初中校,开始新的生活呢?”

“忘记那些不愉快,记住咨询中我的收获。现在,我觉得心里不像以前了,平静多了;不像以前那么偏激了,遇事知道要多个思路想怎么办,原来不大会想;我能理解一些事情了,还知道不能靠别人,不能总是希望别人发现自己。”

咨询师手记:

最初觉得小雨特别,是因为在我咨询过的案主中,她最“黏人”、最“难缠”。

我知道那是因为小雨内心满是无助,她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认可,渴望所有人都了解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她需要有人陪伴她、倾听她,对她的状况感同身受。

虽无时无刻不在控诉别人的问题,指责别人,但小雨自己的内心也同样不好受,她气得头疼,挫折、不信任、不满、孤单、被压抑的受伤、害怕失去控制等情绪充斥。极其缺乏自信心的小雨总觉得自己是不成功的。

小雨的指责都是她的未满足的期待,对自己成为优秀、成功、有好人缘的人的期待,对他人尊重、支持自己的期待,对环境安全、和谐的期待。

生命中若没有期待,可能会平淡无味。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许多期待,因而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从童年早期开始,我们每天都在处理期待,向父母索取食物、玩具、拥抱、陪伴,自己走路的权利……在其后悠长的一生中,我们的更多期待以健康而满足的方式被处理了,但还有一些期待未获满足,我们因此出现很多负面反应:失望、悲伤、愤怒、受伤、自我价值感降低。

帮助小雨,可行的办法是把注意力从过往事件本身转移到改变上来,面对、解决这些尚未满足的期待。借由对自己的感受、观点、行为等负责,做出新的选择,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和处境(未必要喜欢某个人和这个处境),欣赏自己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探索新的可能性,用更正向、更积极的态度生活。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涩记忆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