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非预期事件与态度改变

作者:花开无声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9-05

1 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活动决非单纯的技术或经济范 畴内部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享受、接纳高新技 术成果的同时也必须针对高新技术发展的现 实作出社会调适, 以适应、协调高新技术发展 与人类社会的关系1 。 尤其当高新技术开发与 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挫折、引发非预期社会效 应之时, 社会公众对高新技术的认同、态度更 会出现剧烈变化, 进而间接影响、危害高新技 术的持续发展2~3。 1986 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大规模泄漏事故、1987 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是近十几年来高新技术领域 中爆发的重大事故, 而且“挑战者”号事故由于 电视现场直播更增加了直观的震撼力, 其突然 性及其对社会公众的广泛影响, 引起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4~7。通过研究发现, 社会公众对 高 新 技 术 的 态 度 出 现 了 剧 烈 变 动, 对 社 会 发 展、科技政策改变

... >>

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生物技术作为 21 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 技 术 领 域, 其 发 展 和 科 研 成 果 的 应 用 倍 受 注

目, 如自克隆绵羊的消息传来, 引起世界范围 的普遍关注。 克隆绵羊的成功并不是一种“意 外事故”, 其性质与核电站泄漏、航天飞机的爆 炸不同, 但其影响之大可谓毫不逊色, 对于缺 乏相应心理准备的广大社会公众甚至科学界 本身来说, 它作为一种突发性、非预期事件, 甚 至更能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针对“克隆绵羊” 这类高新技术的非预期事件, 必须在严密的理 论分析基础之上, 系统、全面地了解、剖析社会 公众的心理反应, 在社会公众原有态度、事件 出现和结果态度三者之间建立因果联系, 有必 要从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影响角度分 析事件所引起的社会态度变化规律, 为制订相 应对策提供科学

... >>

的依据。

“克隆绵羊”事件报道以来, 引起政府、科 研机构和新闻媒介的关注, 成为近期的社会热 点问题, 其影 Ξ响之广远远超出了专业科研领域 范 围, 对 整 个 社 会 都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震 撼 和 冲击。为了了解社会公众对克隆绵羊事件的印象 以及由此而形成、改变的科技态度, 我们针对 并不具备生物技术专业知识、未接受过生物科 学系统专业训练的大学新生开展了调查研究。

突发性事件的研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是 无法进行标准化实验设计的, 因为既是“突 发”, 我们当然无法预知在何时发生。 因此, 本 研究是在研究高新科技态度实验过程中偶然 巧 遇 这 种 事 件 的, 即 被 试 的 原 始 态 度 已 经 测 量, 而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出 现 了 真 实 的 突 发 性 事 件, 使得我们可以进行实验干扰和变量操作, 对同一被试群体进行同样的态度测量。

2. 1

... >>

被试

被试来自 B H 大学 (全国重点理工科大学) 的大学一年级学生, 其中理工科类学生 62 名, 文科类学生 56 名, 共计 118 名。

2. 2 方法

2. 2. 1 态度测量方法

应用 SD (sem an t ic d iffe ren t ia l)方 法 设 计 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 30 对反映生物技术印象 的双极形容词词组, 分为评价、情感反应和行 为倾向三大类, 每类各含 10 对形容词。评价标 尺为- 5~ + 5, 中立项为 0, 共进行原始态度和 结果态度的两次测量。

... >>

2. 2. 2 态度干扰材料

从 1997 年 3 月份前后国内各公开发行报 刊的有关报道中摘录、复印的文字资料, 主要 涉及各国政府、科研机构、著名科学家对克隆 绵羊事件的反应、评论观点, 及社会各界的反 对、批评意见和官方对策等等。材料篇幅共 A 4 二页, 被试阅读时间为 20 分钟。

2. 2. 3 研究程序

... >>

应用态度测量工具对被试关于生物技术

的态度进行第一次测量 ( 1996 年 11 月中旬进 行) , 以了解被试对生物技术的原始态度。在首 次出现“克隆绵羊”报道、国内新闻舆论界广泛 开展讨论之后, 以上述态度干扰材料影响大学 生 们的态度, 随即进行第二次态度测量 ( 具体 时间为 1997 月 3 月中旬)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将两次态度测量的原始数据 ( 30 个变量) 进行基本转换, 以准 3D 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 变量 综 合 ( 另 文 发 表) , 归 纳 为 3 个 合 成 变 量

( 态度要素) , 即行为倾向、评价和情感。将三个 合成变量的平均数在两次测量之间进行比较, 其结果如表 1 所示:

... >>

表 1 各态度要素得分及标准差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 >>

行为倾向 评价 情感 行为倾向 评价&n

... >>

bsp; 情感

理 7. 93 8. 43&nbs

... >>

p; 8. 04 5. 87 7. 61 

... >>

; 6. 77 科 ( 1. 35) ( 1. 10) ( 1. 28) ( 1. 8

<<[11][12][13][14][15][16][17][18][19][20] ... >>

7) ( 1. 58) ( 1. 63) 文 8. 21 8. 63&nbs

<<[11][12][13][14][15][16][17][18][19][20] ... >>

p; 7. 31 6. 38

<<[11][12][13][14][15][16][17][18][19][20] ... >>

7. 57 7. 15 科 ( 1. 46) ( 1. 60) ( 1. 26)&

<<[11][12][13][14][15][16][17][18][19][20] ... >>

nbsp; ( 1. 69) ( 1. 46) ( 1. 64) 全 8. 07&nbs

<<[11][12][13][14][15][16][17][18][19][20] ... >>

p; 8. 52 7. 70 

<<[11][12][13][14][15][16][17][18][19][20] ... >>

; 6. 12 7. 68 7. 00

体 ( 1. 41) 

<<[11][12][13][14][15][16][17][18][19][20] ... >>

; ( 1. 36) ( 1. 32) ( 1. 79) ( 1. 52)&

<<[11][12][13][14][15][16][17][18][19][20] ... >>

nbsp; ( 1. 64)

注: 括号内数字为各自对应的标准差。

由表 1 可见, 在第一次态度测量中, 三个 态度要素 ( 行为倾向、评价和情感) 的得分均较 高, 无论文科类或理科类学生被试, 总体上的 原始态度都倾向于赞同、支持发展生物技术, 其基本心理印象较明显地偏向于正向积极的 方向, 这与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高新技术的宣 传、教育等社会大环境有关。 但在突如其来的

“克隆绵羊”事件影响下, 其基本态度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 ( 被试样本没有改变) , 表 1 右侧第二 次态度测量的结果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发生了变化, 总体上各平均

得分与第一次测量相比均有下降, 其中行为倾 向态度要素的平均得分下降幅度最大, 从较积 极的方向向中立、消极态度方向转变, 这一现 象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实况转播 收视后大学生的态度改变主要发生在情感反 应维度的实验结果8 略有不同。 通过统计显著 性水平检验发现, 原始态度与结果态度之间的 变化在数理统计意义上都达到显著性水平 (p

< 0. 001) , 而且理工科组与文科组之间没有显 著差异,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态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不同学科专业的被试群体普遍对生物技 术产生消极或中立化的态度改变。

与关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美 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事故的研究4,8 结 论不同, 结合表 1 右侧第二次态度测量中各态 度要素得分的结果可见, 各组大学生的态

<<[11][12][13][14][15][16][17][18][19][20] ... >>

度与 原始状态相比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但并没有 落入极端反对、消极的边缘, 大多在“态度中立 区”左右分布;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 能由于“克隆绵羊”事件与上述重大高新技术 事故一次性爆发的性质不同, 态度干扰尚未充 分展开, 累计效应尚未得以反映; 另一方面根 据 Sh e r if 和 H o v lan d 的态度改变理论9~10 , 这 种所谓的“中立区”有可能成为态度剧烈改变 的前奏 ( 变动犹豫区) , 其后态度改变的敏感程 度、变化的幅度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类似突发性事件及其后续影响之下, 这 种由赞成、积极态度演变而来的“中立态度”更 可 能变化成为“危险警戒区”, 对构建客观、公 正的高新科技态度存有一定的隐患, 值得有关 方面注意。

从高新技术态度改变研究领域的实际应 用角度来看, 总体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较普遍 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 社会公众持有相对比较 积极的态度, 如何防止这种态度在各种外在干 扰 ( 包括突发性事故、非预期

<<[21][22][23]

事件) 的条件下出 现过分剧烈的改变, 尤其防止社会公众出现极 端化的情绪性对抗态度是重要的实际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 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例如, 核电站技术的安全 问题一直是困扰核能科技政策的重要因素, 以 核电站附近地区的居民为对象进行的长期跟 踪研究, 为防止社会公众、居民出现过激心理 或 行 为 反 应, 对 比 多 种 宣 传 对 策 方 法 的 有 效 性, 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例如, 常规 的宣传策略有两种: 一是动用各种宣传媒介、 专家权威,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广泛宣传核 电站的绝对安全, 期望累积性的宣传效果起到 安抚人心的作用。 二是利用M cGu ire 的“免疫 方法”11 , 借鉴生物学中利用少量细菌作为“有

实验研究12~13 表明: 以刺激程度适中的反 面宣传材料作为“有机

<<[21][22][23]

体的免疫疫苗”, 可以适 当避免“有机体的整体性损伤”, 防止态度的剧 烈动荡, 其预防效果明显比第一种策略好。 在 我们此次对生物技术态度变化的研究过程中, 也可以间接看到“免疫”的效果。 即, 当把对生 物技术的原始态度相对中立或略偏向消极的 大学生单独分组, 与其他组被试进行对比时发 现, 原本中立的态度并没有出现更大程度的波 动; 从态度变化幅度的角度来看, 相对而言, 原 本积极支持、赞成生物技术的态度容易在干扰 面 前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 借用生物学的术 语, 可以说完全未经历过细菌感染的生物体不 具备抵抗、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 非预期事件对高新技术态度的 影响效果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应有关注; 由于其非预期 性和出现时间的突然性特点, 导致此领域严格 意义上的实验对策研究很难开展, 有待于更深 入地探索, 努力获取、完善该领域的数据并进 行更有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

<<[21][22][23]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