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时对病人讲“享受痛苦”的话,曰痛苦是人生中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既然不能避免,也就只好接受。很多病人对此的评价为类似他们的父母或领导,鲜能奏效! 我的病人几乎全因不同的痛苦来我处求诊,或躯体、或心理或精神上的。多数人并不完全明白上述概念之间的区别,比如躯体的痛苦:头痛、胃痛或腰腿痛等,多数病人有着多年的病史,反复求诊而不见显效,来我处仍将希望寄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实际上属于“享受痛苦”的病人,果然有一天真的把疼痛去除掉了,可能这些病人会发疯! 何出此言?医生治病救人,乃其天职,岂有医生治好了病人躯体的疾病,病人反而会在精神上陷入万复不劫?!我们人类是如何感受自己的躯体的呢?倘若确诊一个病人的腹痛是由阑尾炎所致,那么,毫无疑问,消除炎症的阑尾切除手术是治根之必要。不过我们发现,很多有着慢性疼痛的病人并无实质性的病变所在,他们在用“躯体”表达情感,这种方式并不陌生,前不久我在德国弗莱堡的朋友家暂居时就发现大家或许并不陌生的情景。 朋友家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麦克3岁,小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中国生长,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经常生病(小孩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也许生病是最清楚的表达不满的方式!),当其父母把他接回弗莱堡后,麦克的身体逐渐变得健康,他喜欢与亲人用躯体表达情感,如喜欢贴着奶奶或母亲,他不忌讳直言自己的爱憎,如抱着父母说:我最爱你!我只爱你!一天,麦克的口腔因病毒感染在舌根部有些溃疡,吃东西就时感到很痛,每每疼痛发作的时候,他就咿咿呀呀地开始叫唤,但母亲在他身边抚慰一阵很快就可以让其安静。麦克不喜欢上幼儿园,尤其在他生病的时候!这天早上,当母亲要送他上幼儿园时,麦克躺在地上开始咿咿呀呀地叫唤起来,大家以为麦克的口腔又开始疼痛,急着去安抚他,只听他口中很有韵律地咿呀叫唤着,但不如平常很快终止,而是象细细流淌的溪水一样连绵不绝,其间还有转折和起伏,仔细听时却分辨出麦克在讲话:我……蒽蒽……不去幼儿园……蒽蒽……!大家噗地全笑了,母亲连说,好!那妈妈在家陪你,不去幼儿园!就象水龙头拧紧般地有效,麦克立即终止了叫唤!其实,他那时的口腔溃疡并未好,可见,精神的痛苦更甚于躯体的痛苦!有多少个麦克样的孩子并没有机会获得大人的理解,那他们成人后很有可能发展为以疼痛(口腔、咽部等)为主的症状,在疼痛中获得关爱!能够说这不是“享受痛苦”吗?躯体的痛苦甚至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呢!
天天励志正能量